2017年河南省华夏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二语文《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版.pptVIP

2017年河南省华夏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二语文《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河南省华夏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二语文《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并理解大意,背诵全篇; 2.积累、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 3.体会本文清新流畅、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 4.把握作品内在情感的变化线索,体会本文情景理交融的写法特点; 5.理解作者超脱的人生态度及乐观旷达的情怀。 课前预习 读准字音,通读全文。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第 一 课 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 2.把握“赋”这种文体的特点,了解其演变过程;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各段大意; 4.解析第一段,并尝试当节背诵。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杰 出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峨眉共比高。 少时博览经史,长于撰文。21岁参加科考并考中进士。 1056年5月,四川眉州苏氏父子三人,从成都出发,穿剑阁,越秦岭,走了两个多月,到达北宋都城开封。 父亲苏洵将著作向欧阳修呈上,欧阳修对苏洵热诚接待,盛赞他那“贾谊、刘向”般的议论。经欧阳修介绍,苏洵又被枢密使韩琦邀请至家,介绍认识了一些高官显宦。欧阳修还写了《荐布衣苏洵状》,苏洵因而成名。    苏洵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则希望依靠考试成名。    1057年,皇帝任命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为礼部主试官,若干饱学宿儒为判官,欧阳修的终生挚友梅尧臣为参详官,又称小试官。此次科考史上有名,被称为“嘉祐贡举”。 欧阳修担任本次科考主考官。这时的科场,依然盛行“四六时文”。欧阳修决心以他的一己威望和选拔人才的权力,痛革科场积弊,刷新文风。他提倡应试文字要用实用散文,明确规定了本次衡文标准,力斥险怪奇涩、空洞浮华之文。 作文题《刑赏忠厚之至论》,是论述古代君王在奖惩赏罚方面都是本着宽大为怀的原则。 应该是第一的第二名 当时欧阳修看到一份试卷,写得通达畅快,雄浑朴茂,颇有《孟子》之风,大家对内容和风格之美十分激赏,小试官梅尧臣建议列为第一。欧阳修怀疑是自己同乡门生曾巩的文章,为避人闲话,列为第二。 后来他才知道,文章是四川人苏轼的。欧阳修完成了道德上的一个自觉,只是苏轼以第一名的水平得了第二,有点冤。苏辙和曾巩以及后来的理学大师程颢,此科皆进士及第。 知音·佳话 之后,欧阳修看了苏轼的《上梅直讲书》后,激动地写信给梅尧臣:“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所谓“避路”,就是尽力避免自己的才能和地位妨碍别人的发展,要为别人让路。 欧阳修还说过这样的话,说:“三十年后没有人会记得我欧阳修,但苏轼的名字在文坛上将大放光明。” 50多岁的一代文坛宗师竟然对一个21岁的年轻后生不吝赞词! 苏轼的思想特点-----儒释道的贯通 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佛(释)、道思想。 他早年有儒家那种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抱负,有志于革除北宋萎靡的社会弊病、积习。 佛道思想一方面使他处世超然达观,并且在旷达之后仍不忘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当遭遇挫折时,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思想又会把他引向逃避现实的道路。 入世:积极进取,怀才不遇; 出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这些矛盾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也有体现。 屡遭诋毁与贬谪-------坎坷的仕途 进士及第不久,遭母忧,与父亲和弟弟回乡服丧三 年。后回京任职,开始正式步入仕途。 由于苏轼为人表里澄澈,讲究风节操守,在营垒分 明政治斗争中也力保独立不倚的姿态。这就使他在新旧 两派的政治斗争中都不得势。 苏轼主张改革,但并不赞成王安石新法中的某些内 容,因而难免会与新派产生矛盾。另外,他又与维持现 状的保守派政见不合,故而也受到旧派的打压和排斥。 另外,他无人能及的文学才华也遭到了一些庸俗之 辈的忌妒。这就注定他屡遭诋毁和污蔑,在官场上也被 一贬再贬,而且被越贬越远。 “乌台诗案” 1079年 “乌台诗案” (经过详见资料)。 苏轼被捕下狱四个月左右,他也险些被处 死。后经多方营救才大难不死,宋神宗赦免了 他,贬其为黄州任团练副使。名为贬官,其实 还受到监视与限制。 意气扬扬的苏轼总算死里逃生。遭此打击,身 心俱受摧残,思想开始在仕与隐之间徘徊。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 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 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黄州生活 黄州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