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左文物古迹.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喀左文物古迹

喀左文物古迹全县共有各个历史时期古遗址790多处,出土古文物2100多件。水泉乡西地村西汤山鸽子洞,为旧石器中期文化遗址,共出土旧石器310余件,并有4件古人类化石。证明早在10一15万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在此洞穴群居。鸽子洞文化遗址,被联合国科教科文组织列为科研第四号。 全县发现红山文化遗址25处,其中兴隆庄乡章京营子村东山咀后梁顶部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祭祀遗址,经国家考古研究所认定,是一处5000多年前的典型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并出土了无头女人裸体塑像和大型女人坐像,被有关专家称之为“东方维纳斯”。 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孤竹罄、燕侯盂、蟠龙兽面纹愚、鸭形尊、龙凤文罄、提梁卣等均为世界珍品。东山嘴祭祀遗址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千多年的一种农耕文化,它是指西起内蒙古的克什克腾旗,东至辽西走廊蝗锦西,北抵乌尔吉林伦河流域,南达朝阳地区这样一个广阔地域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因首次发现于赤峰红山而得名。位于喀左县兴隆庄乡大凌河西侧山梁上的东山嘴祭祀遗址就属于这一文化范畴。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山嘴红山文化祭祀遗址是1979年由省、市、县博物馆联合进行发掘的。这是遗址南北长60米,东西宽40米。南侧是一用河卵石铺成的圆形台基地,北侧是一长方形石基址,内置成组立石,均由经过加工的石块砌成,并以规整的侧面向外,使台基边缘整齐划一。在方形台基址的两侧各有一条整齐的石基带,构成一组坐北朝南、东西对称、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址。在圆形台基址附近出有两件小型陶塑像,残高分别为5厘米和5.8厘米,均为裸体立像,腹部凸起,臂部肥大,通体打磨光滑,似涂有一层红衣,整个形象表现为孕妇的特征。陶塑妇像的出现表明,在五千多年前,喀左地区正处于高度发达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除此之外,出土的还有大型人物坐像残块、双龙首玉璜、绿松石雕刻的鸮鸟等饰件和大量形制特异的彩陶器。东山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成果已编入中国历史教科书。鸽子洞鸽子洞位于喀左县水泉乡大凌河西岸云山峭壁上,是经地下水长期溶蚀而形成的天然石洞。因洞中多有野鸽子栖息,故俗称鸽子洞。鸽子洞因发现十多万年前古人类生活遗址而名扬四海,走进了历史教科书。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鸽子洞遗址曾出土了古人类及动物化石十多种,石器300多件。洞中原始人类留下的各种遗迹和遗物,为研究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生活提供了宝贵资料。鸽子洞主洞高大宽敞,从洞连环互通,进深十五米,分上下两层。背倚青山绝壁,俯瞰凌河碧波,既有利于避兽御敌,又方便汲水渔猎,在远古时代确是一处难得的好居所。鸽子洞北侧山顶上有一顽石,酷似远古猿人,表情严峻,目视前方,仿佛在守望着他曾经的家园。鸽子洞附近大大小小还有二十左右个山洞,其中著名的有天门洞、双门洞等。天门洞上有天窗,可观天望水,下有曲折回廊,深达洞底,又有众多小洞纵横其间。双门洞地势平坦,可容百人,周边遍布各朝代陶器碎片。天成观 朝阳天成观位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内。于康熙六年(1667年)修建,是一座典型的道教建筑。天成观建筑坐北朝南,按八卦形布局,原以中轴线分作七进院落,楼堂殿阁三百多间,占地10,000余平方米。后经三百多年的沧桑变化,保存至今的只有中轴线上二进院和东跨院内60余间建筑,占地2,6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七真殿(春秋楼)、天齐殿(三官楼)、钟楼、鼓楼、玄坛殿、灵官殿、玉皇阁、龙王殿及东西配殿。东跨院内有真武楼、方丈殿、经楼、会馆。天成观布局严谨,楼阁相接,错落有致,蔚为壮观。正殿为硬山楼阁式,二层檐,所有梁枋檐板均施彩绘花鸟龙凤,色彩艳丽,脊上有砖雕祥龙戏珠和陶塑鸱吻走兽,正脊中央宝顶熠熠闪光。各种装饰图案富丽堂皇。钟鼓楼以六根明柱支承着单重檐砖瓦顶盖,角檐微微起翘,显示出北方古建筑的特征。玄坛与灵官二殿,作卷棚式,体量虽小,但很别致。龙王殿、配殿、出西会馆等,为硬山两面坡式顶或卷棚顶,前出廊,面阔三间,皆雕梁画栋,走兽飞檐。院内苍松翠柏,与楼阁相映成趣。东跨院立有康熙、乾隆、嘉庆年间石碑三通,记载了该观创立与维修情况。东大门留有一副楹联“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观四时花”。传为前一任住持道士夏一振所写。天成观西北角四十年前还立着一座石塔,据传是夏一振死后的葬地。天成观于1988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