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
(一)伤仲永
4.翻译下列句子:
⑴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⑵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⑶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⑷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这首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⑸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从邻居借来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⑹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和以前的名声相称了。
⑺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仲永的才能)感到惊奇,渐渐地常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⑻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矣?
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想要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5.说说作者的“伤“在哪几个方面?
作者为方仲永的“泯然众人”而“伤”,为其父贪图小利而“伤”,为同县人的愚昧而伤。
6.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又过了七年,方仲永已经变成一个平庸之人了。
7.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的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贪图小利,目光短浅,“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从道理上来讲,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后天没有受到正常的教育。
8.作者通过讲述方仲永的故事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的教育和自身的学习有关。
9.仲永的结局是令人心痛的,可为什么作者只一句“泯然众人矣“就完了,却将他五岁的事情讲得那么详细?
详写五岁时的事情是让读者了解方仲永小时候多么“聪慧”,多么“神”,也让读者为仲永的结局感到更加惋惜,突出了中心,最后的结局仅用一句“泯然众人矣”给读者留下一个想像的空间。
10.如果把结尾的议论删去好吗?说明你的理由。
不好,因为在叙述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更能突出中心,点明道理。
(二)《口技》
2.翻译下列句子:(每个2分,共14分)
⑴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比喻什么?(3分)
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5.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3分)
与日逐走(勇敢)、饮于河、渭(神力非凡)北饮大泽,未 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死而后已,造福人类)
(二)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
③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另一只正在柴草堆中打洞,企图从柴草堆中打洞来攻击屠夫得后面。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过了一会儿,眼睛像是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4.用双音节词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1分)
( 遇狼 )→(惧狼)→( 御狼 )→(杀狼 )
5.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怎样议论,点明了故事怎样主题?(2分)
作者的议论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点明的主题是: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6.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比较多,请各写出3个。(2分)
狼子野心、如狼似虎、引狼入室、狼吞虎咽、狼狈为奸、杯盘狼藉
狼到天边不改性;
狼有狼道,蛇有蛇踪;
狼狗打架,两家害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