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章知沟假设
第12章 知溝假設 彙編:初三甲 黃怡倫 前言 「知識就是權力」意指握有知識,人完成事情以及利用機會的能力也將大幅增加。 知識與其他財富一樣,並非均勻分配給社會的所有成員;生計較困難的人,往往也是「資訊貧者」,簡單說,資訊上的『有者』與『無者』間,與財富分配不公平的情形一樣如出一轍。 資訊對社會的重要性在於,民主政治的良窳繫於公民是否能接觸各種資訊而定。 因此,大眾傳播負擔著提供公眾所需資訊的責任,其龐大力量也非其他管道可及。 大眾傳播媒體的角色 「芝麻街」 試圖利用大眾傳播提供資訊給資訊「弱勢者」的著名例子。 開播於1969年,是美國政府一系列幫助貧苦家庭學前兒童的計畫之一。 奠基在許多研究的基礎上,擔負著嶄新的使命:傳播給大多數兒童觀眾,並以寓教於樂的型態吸引兒童觀看。 同類型的台灣兒童電視節目 爆米花、快樂巧虎島、水果冰淇淋(水果奶奶)、東森幼幼台等,將基本的教育,透過電視,傳播給大部分的兒童觀眾。 大眾傳播媒體的角色 大眾傳播普及資訊並不能完全改善人們生活或使民主制度以更好的方式運作。 「知溝假設」─ 爲了解釋「大眾傳播助長了社會不同階級成員間在知識上的差距或鴻溝」現象而產生。 提出者:惕屈納(P.J.Ticheneor)、唐納幽 (G.A.Donohue)及歐林恩(C.N.Olien)等人。 早期假設:大眾媒體流入社會系統的資訊增加時,社經地位高者獲取資訊的速度會比社經地位低者來得快,從而造成這兩群人在知識上的差距不斷擴大而非縮小。 知溝假設的概略圖 橫軸表示時間或額外資訊流入社會的情形。 假設指出:因額外資訊流入,不管社會地位高或低,每個人獲取的知識都會增加,但是社經地位高者獲取的知識量卻會超岀社經地位低者許多。 此現象意味這兩群人的知識差距會不斷地擴大,造成一種相對鴻溝。 知溝假設的操作型定義 惕屈納等人將「知溝假設」表述如下: 以「歷時」的角度來看,在一個事件不斷被報導的歷程裡,社經地位高者獲取有關此事件資訊的速度,將快過社經地位低者。 從「特定時點」來看,知識獲取量與教育程度有關,尤其對一個被高度報導的事件來說,這種關聯性更是明顯。 研究結果發現: 教育程度高者比較相信,教育程度低者較不相信。雖然隨著時間發展,相信的人在比例上愈來愈多,但教育程度高者與教育程度低者間的差距卻明顯地擴大。 一個事件被報導得愈多,則知識獲取量與教育程度愈有關係,教育程度愈高者,對於問題的瞭解程度也愈高。 舉例:登陸月球 SARS報導 歷時的角度=教育程度高者比較相信人類在可預見的未來能夠登陸月球。 特定時點的角度=教育程度高者了解傳染途徑與防範措施,教育程度低者容易以訛傳訛。 知溝形成的可能原因 傳播技巧: 社經地位不同的人,傳播技巧有異;通常教育程度愈高,傳播技巧也愈好,較具備處理資訊的必備能力。 資訊存量: 儲存資訊的能力,因人而異,所以背景知識多寡有別,這些差異將會影響人們理解資訊的能力。 人際網絡: 社經地位高者比較有機會與飽學博聞之士接觸,他們較可能討論科學或公共事務問題,社經地位低者的情況則恰好相反。 選擇性過程: 經地位高者較關切科學與公共事務方面的資訊,因此會刻意接觸,也較能理解此資訊,而社經地位低者則反是。 媒體特性: 大眾媒體傾向於迎合高社經地位者的需求,社經地位高者較偏好印刷媒體,而印刷媒體刊載較多的科學與公共事務資訊。 公共事務知溝 證據發現:社經地位高者比低者更常接觸某類資訊,(特別是與科學或公共事務有關的新聞) 下圖顯示各階層民眾(透過廣播)收聽羅斯福總統演說的人數:社經地位愈低的人,愈不可能收聽羅斯福總統的廣播演說。 公共事務知溝 1992年布希與柯林頓的辯論: 電視大選辯論的戲劇性、刺激性與獨特性,克服了閱聽人的選擇性接觸(暴露)與冷漠,使大眾關注、參與選戰。電視辯論有很多效果,可增加觀眾對候選人的瞭解。 1976年總統大選的研究: 發現觀看電視競選辯論的觀眾,多半擁有較高學歷且較熱衷政治,因此畢夏等人認為,電視競選辯論同樣造成資訊上富者愈富、貧者益貧的結果。 芝麻街 庫柯(Thomas Cook)對芝麻街「彌合原本存在於優勢與弱勢家庭兒童之間的知溝」提出質疑。 1971年《重訪芝麻街》這本書中,資料分析顯示: 《研究結果》家長教育程度愈高,則子女收看此節目也愈頻繁。 《研究發現》〈芝麻街〉很難縮小不同教育、收入水準家庭兒童間的知溝。 ?僅處理觀看多寡的問題! 芝麻街 凱茨曼重新對節目進行分析: ?處理觀看電視的傳播效果 《研究內容》比較優勢與弱勢家庭兒童觀眾語文程度。 《研究結果》 即使暴露條件相同,出身優渥家庭與弱勢家庭的兒童仍有『知溝』存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河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公共必修课参考答案.docx VIP
-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真题(含答案).pdf
- 2024年河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公共必修课参考答案.pdf VIP
- 3.6 树和喜鹊.ppt VIP
- (四级)综合布线职业技能鉴定备考题库资料大全-上(单选题汇总).pdf
- 12J1 工程做法 天津市建筑标准设计图集(2012版).docx
- 高中化学必修1判断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3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公共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x VIP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pdf
- 2024幼儿园公开招聘简章(模板).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