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利用岩石物理相“甜点”筛选特低渗储层含油有利区 汇报人:宋子齐 西安石油大学 测井地质综合解释系列报告之六 利用岩石物理相“甜点”筛选特低渗储层含油有利区 摘要:针对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等因素影响,储层宏观物性和微观孔隙类型多样、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差异较大、流动层带复杂的特点,利用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甜点”筛选特低渗储层含油有利区。选用反映多孔介质地质特征的流动层带指标、储能参数、成岩综合系数、单渗砂层厚度、油层有效厚度、砂地比、渗透率、孔隙度、泥质含量及夹层的分布频率和分布密度等参数,建立起岩石物理相“甜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灰色理论集成和综合上述储层渗流、储集及含油气与非均质的多种信息,利用Ⅰ、Ⅱ类岩石物理相“甜点”圈定出含油有利区位置及分布范围。从而,集中地反映出该区特低渗透储层含油有利区形成的地质特点,进一步深化了特低渗储层表征,提高了该区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含油有利区的认识,为研究区特低渗透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利目标及井区。 关键词:特低渗透;岩石物理相;有利流动单元“甜点”;指标体系;筛选; 含油有利区 岩石物理相“甜点”是多种地质作用的综合反映,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后期构造作用和流体改造作用形成的有利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它们具有相对优质储层的渗流、储集及含油气与非均质特征,集中地反映该区特低渗透储层含油有利区形成的地质特点[1-4]。为此,笔者针对陕北斜坡中部三角洲前缘相带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因素等影响,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油层薄和非均质性强等特点,摸索了一套利用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甜点”筛选含油有利区的方法和流程,在储层沉积微相和小层对比的基础上,从取心井和测井解释入手,通过优选参数,建立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定量评价标准和研究模型,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储层微观孔隙几何特征、渗流特征、储集特征及其含油气能力,有机地集成和综合多种信息,并通过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甜点”的空间展布,阐明含油有利区的分布[5-8]。 利用岩石物理相“甜点”筛选特低渗储层含油有利区 1 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岩石物理相“甜点”筛选特低渗储层含油有利区 1.1 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综合评价参数 BB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陕北斜坡中部,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构造,断层和褶皱不发育。长3、长4+5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微观孔隙类型多样,结构复杂,残余粒间孔、溶孔及微孔的不同组合交织搭配,储集性能相差悬殊。在宏观物性上表现为孔隙度、渗透率分布范围宽,孔渗关系复杂,高孔低渗透、低孔高渗透和低孔低渗透并存 [9-12]。在确定该区长3、长4+5储层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评价标准的研究中,着重分析该区特低渗透储层地质条件对储层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及其“甜点”的控制作用,以及非均质油藏的储层特征,把BB油田长3、长4+5储层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划分为Ⅰ,Ⅱ,Ⅲ、Ⅳ类,即按渗流、储集能力和含油气“甜点”控制能力分为好、较好、较差及差4类[13-15](表1) 1 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岩石物理相“甜点”筛选特低渗储层含油有利区 表1 长3、长4+5储层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特征分类表 极少量原生粒间孔微孔隙 少量原生粒间孔 微孔隙 原生粒间孔 溶蚀粒间孔 溶蚀粒内孔 少量微孔隙 原生粒间孔 溶蚀粒间孔 溶蚀粒内孔 孔隙类型 小孔—微喉 小孔—细、微喉 中、小孔—细喉 中、小孔—中、细喉 孔喉组合 <20.0 30.0~10.0 40.0~20.0 >30.0 孔径/μm <1.0 3.0~1.0 6.0~3.0 >5.0 面孔率/% <0.05 0.1~0.05 0.6~0.05 >0.6 中值孔喉半径/μm <0.5 2.0~0.5 4.0~1.0 >4.0 最大喉道半径/μm >10.0 5.0~10.0 1.0~5.0 <2.0 饱和度中值压力/MPa >10.0 0.5~5.0 0.3~1.0 <0.4 排驱压力/MPa <1.0 1.5~0.5 2.5~1.5 >2.5 渗透率/10-3μm2 <9.0 11.5~9.0 13.0~11.5 >13.0 孔隙度/% <1.0 5.0~1.0 10.0~5.0 >10.0 单渗砂层厚度/m 含钙质或泥质粉砂岩 含钙质或泥质微—细粒长石砂岩(含部分粉砂岩) 细粒长石砂岩(含部分微—细粒长石砂岩) 细粒长石砂岩(含部分中—细粒长石砂岩) 岩性 水下天然堤或水下决口扇、前缘席状砂 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天然堤或水下决口扇 水下分流河道、河道叠置型河口坝 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叠置型河口坝 沉积微相 Ⅳ类 Ⅲ类 Ⅱ类 Ⅰ类 参数 1 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侧钻工艺技术.doc
- 测井地质综合解释系列报告之二——利用测井资料研究特低渗储层沉积相带.ppt
- 测井地质综合解释系列报告之十——利用注聚合物泥浆伤害岩电实验参数变化评价特低渗透储层.ppt
- 测井地质综合解释系列报告之四——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方法.ppt
- 测井地质综合解释系列报告之五——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准确评价特低渗透油层有效厚度.ppt
- 测井地质综合解释系列报告之五——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ppt
- 测井地质综合解释系列报告之一——利用自然电位与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划分沉积相带及储层分布.ppt
- 测井讲义提纲.doc
- 测试仪表技术研究所简介.ppt
- 抽油机系统效率配套技术改造工程论证报告1.ppt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5211.9-2025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9部分:相同类型着色颜料耐光性的比较.pdf
- 《GB/T 5211.9-2025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9部分:相同类型着色颜料耐光性的比较》.pdf
- 《GB/T 37228-2025安全与韧性 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管理指南》.pdf
- GB/T 23724.3-2025起重机 检查 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5163-2025防止儿童开启包装 可重新盖紧包装的要求与试验方法.pdf
- 《GB/T 25163-2025防止儿童开启包装 可重新盖紧包装的要求与试验方法》.pdf
- GB/T 16263.5-2025信息技术 ASN.1编码规则 第5部分:W3C XML模式定义到ASN.1的映射.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6263.5-2025信息技术 ASN.1编码规则 第5部分:W3C XML模式定义到ASN.1的映射.pdf
- 《GB/T 16263.5-2025信息技术 ASN.1编码规则 第5部分:W3C XML模式定义到ASN.1的映射》.pdf
- GB/T 11349.2-2025机械振动与冲击 机械导纳的试验确定 第2部分:用激振器作单点平动激励测量.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