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长江三峡工程建设意义和作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案长江三峡工程建设意义和作用

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 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四川省彭州中学 杨金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长江的概况,三峡工程的位置、组成、主要设施、规模、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水利工程意义与作用的能力,读图、析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对长江水能资源、航运价值、南水北调等的分析,树立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开发利用好祖国资源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难点:长江的水系、水文特征,长江洪涝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 常规模式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材分析:我国有近一半的人口,的耕地和70%的工农业产值集中在面临洪水威胁的平原、盆地,以及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因此,兴修水利、防治水害、综合治理各大江河的任务十分艰巨。本单元以我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为例,介绍兴建水利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应该采取的对策等。 七、学生分析:1、已学知识:区域地理中,已学有关河流水系、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基本知识。 2、能力:有基本的读图、填图能力,但分析地图能力较低;上网查找能力较好,但看书总结能力有待提高,知识融会贯通能力较差。 3、学生心理:学生所学科目多,地理教材多,因此,“案例教学”、学会总结,把握规律十分重要。 [教学思想] “三结合模式”:多媒体与常规教学结合,课外知识与回归教材结合,图表与文字结合 [教学流程] 为什么要建三峡水利 工程 防洪 长江多洪涝 长江洪水来源 解 决 措 施 三 峡 水 利 工 程 洪涝损失大 学生读1931年、1954年、1998年长江全流域性洪涝损失资料 发电 三峡水能资源丰富 学生分析三峡水能资源 全国性“电荒” 1、老师介绍全国性“电荒” 2、学生谈生活中出现的用电紧张表现 航运 “川江”航运能力低 1、观看“川江”河道短片 2、阅读地图册长江各河段航运价值图(宜宾至重庆段) 全国交通运输紧张 学生在长江流域图中填上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京沪、京九、京广、焦柳铁路交汇城市 [教学实施] 每位学生发一幅长江流域图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长江的水系、水文特征。(全班分两组,一组总结水系、水文的影响因素,一组分析长江水系、水文特征,体现竞争、团结、高效。时间6分钟) 长江概况 水系特征 支流多,南北均有。 流域面积我国最大,约180万km2。 流程我国最长,6300余km。 河道较弯曲,特别是荆江河道。 水文特征 径流量我国最大,年径流量10000亿m3 汛期长,有夏汛。 含沙量较大。 亚热带,无结冰期。 请学生依地图册在长江流域图中填上“三峡水利工程”位置(学生填图,师强调水利工程与水电站符号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长江中下游洪水发生时间早于上游洪水,不易发生大范围的洪水遭遇,通常年份长江流域发生“区域型”暴雨洪水。如1935年长江中游澧水、汉江发生了特大洪水;1981年长江上游四川发生特大洪水;1983年汉江发生了特大洪水;1991年长江中下游发生大洪水;1995年发生以鄱阳湖来水为主的洪水;1996年发生以洞庭湖来水为主的洪水。如若天气反常,上游洪水提前,或中下游洪水延后,在江湖底水过高的情况下,上游洪水接踵而来,洪水过程重叠,干支流洪水反复遭遇,将造成峰高量大的“全流域型”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均属于全流域型洪水。[学生活动] 课前安排学生上网查找1931年、1954年、1998年长江全流域性洪涝损失资料。(朗读时间1分半,课前有训练,情感朗读,体现损失的巨大。) 1931年长江洪水 长江中下游江堤圩垸普遍决口。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太湖区大部分被淹。这一年长江流域受灾人口2887万余人,死亡14.54万人,淹没耕地5089万亩,损毁房屋约178万间,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达13.84亿银元。 1954年长江洪水 长江出现百年来罕见的全流域性特大洪水,枝城以下1800km河段最高水位全面超过历史最高记录。经奋力抗洪虽然保住了荆江大堤和武汉市的主要市区,但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对以后几年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1998年大洪水 长江发生了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国家动员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了近3个月的抗洪抢险,全国各地调用130多亿元的抢险物资,高峰期有670万群众和数十万军队参加抗洪抢险,但仍有重大的损失。湘鄂赣皖四省共溃决1975座,淹没耕地23.9万公顷,受灾人口231.6万人,死亡人口1526人。 分析长江洪涝的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