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渊博知识系体看品质工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渊博知识系体看品质工程

从渊博知识体系看品质工程 [ 作者:张忠朴????出处:本网搜集????点击数:53????更新时间:2006-12-5????文章录入:Aswiser98 ] ? 1.本末终始,道尽一切 有幸研读钟汉清先生翻译的「戴明修练I」及「戴明修练II」两本好书,这两本书描述了美国汽车工业自1984年起,活用品质工程之后,逐步反败为胜的动人过程。 该书原著者Mr. W.W. Scherkenbach开宗明义指出,美国汽车工业这一次的反败为胜是奠基在戴明博士的「渊博知识体系」上,所谓「渊博知识体系」已包涵了四个彼此相关的理论,即: 系统的理论; 变异的理论; 知识的理论; 心理的理论。 如果容许笔者用中国人的想法来借喻此一体系,那么「大学」上所说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似乎可以相当贴切地帮助中国人明白所谓渊博知识体系是什么? 2.系统变异,造就渊博 在戴明博士的想法中,专业知识(即所谓知识的理论)当然重要(注2),但是若仅靠专业知识却常会遇上有时而穷的缺憾,譬如:因果关系除了概念上的认知之外,如何精确地用量化方式来描绘呢?每次投入一样的因(同样的原料及操作条件)为何出来的产品却并不一样呢?尤有甚者,在高科技时代,许多因(各种制程参数)共同造就一个果时,又该如何才能精确地厘清各种因对结果影响程度之大小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并不容易仅从专业技术中理出头绪,而必须借助以统计逻辑为基础的「系统的理论」及「变异的理论」才容易拨云见日、柳暗花明。因此,戴明博士才竭力主张只有以专业知识为经,统计逻辑为纬,交织而成的知识体系才是在高科技时代中游刃有余的「渊博知识体系」。 在明白戴明博士的想法之后,其实任何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无论其专长是电子、机械、化工或.......,这些专业知识均已证明他是进入渊博知识体系的最佳候选人,只要他能再精通「系统的理论」及「变异的理论」就自然能成就其渊博了。 3.变异其外,系统其中 系统是什么呢?变异又是什么呢?这是进入渊博的两个关键问题。 系统就是产品做出之前组合各种资源(人、设备、原料、方法、环境)的流程,由于组合的方式因公司的专业知识与经营理念而异,所以即使生产同样的产品,其实不同的公司就会建构不同的的系统,而这些系统才是造成同行之间高下差异的根本原因,基于对系统理论有如此深入的体认,所以戴明博士才会常常为最基层的作业员叫屈,而大声疾呼要请决策者重视系统(注3),因为系统一错满盘皆输的例子比比皆是,而系统不改又岂有枯木逢春之理?这也就是1984年美国汽车工程师年会时,戴明博士坚持要通用汽车及福特汽车的两位董事长亲自出席,才肯发表演讲的苦心所在,从此美国汽车工业才开始从根本上重视系统,结果就真的逐渐去腐生筋、恢复元气了。 变异理论又是什么呢?如果说系统理论对决策者是当头棒喝,那么变异理论对所有的工程人员就不啻醍醐灌顶,许多工程人员往往大惊小怪、无事瞎忙而不自知,为什么呢?因为在他的心目中只是一个目标值,譬如镀层厚度是0.001, 一旦实际镀出来的产品不等于0.001,他就忍不住要采取对策来向目标看齐,这种思维模式戴明博士最喜欢用「尼尔逊式的漏斗实验」(注4)来加以阐述破解,其实每一个产品本来就不必然会和目标值一样,必然的反而是每个产品均会有所不同,而将这些不同的数据整理出来,才真正有机会看到产品的全貌,这种想法就是「变异理论」的基本架构,如果以图解来说明(如图一),变异理论涵盖了三种有意义的情报: 集中趋势; 离中趋势; 涵盖在特定范围内的产品机率。 4.品质工程,环环相扣 在台湾工业升级的过程中,迈入因果关系错综复杂的精密科技领域,已是大势所趋,在此精密科技领域的致胜之道,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品质工程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 然而,不幸的是,近年来大家对品质工程的关心不知不觉流落在工具性之争,例如不用S/N比算不算品质工程?是否田口方法才算品质工程?这些争议其实多少起源于门户之见,它根本就不应该是大家耗尽气力的地方,重要的反倒是,我们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帮助缺乏统计逻辑的专业人才,勾勒出清晰的终南快捷方式,使他们能按步就班地成为品质工程的使用者,进而使更多的公司成为品质工程的受惠者。 基于这种体认,笔者建议大家不妨重回戴明博士「渊博知识体系」的原点,将制程(P)产品(Q)客户(C)三者的关系,透过「系统的理论」及「变异的理论」相互连结,或许反而更容易理出头绪,在此笔者愿意拋砖引玉,先行整理成品质工程的总体观(如图2)以就教于方家。 1.了然变异,见树更见林 11月号「品质月刊」登载拙著「从渊博知识体系看品质工程」一文之后,接到多位读者的电话,读者热忱的关心与立即的响应,一方面显示「品质月刊」日益受到读者的重视,另一方面对作者与编者而言,也是一种鞭策与鼓励。 在鞭策中,有读者建议能否对结论中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