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津市蓟县擂鼓台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擂鼓台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一、 选择题(共36分,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合在荫蔽环境中生活,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B.该生态系统是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及各种微生物组成
C.鸭子摄入的食物总能量大于流入到鸭子体内的能量
D.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
2.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密闭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温室内C02含量、O2含量及CO2吸收速率进行了24 h测定,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则以下说法有几种是正确的 ①c、e两点的光合速率为零 ②c、d之间的区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③de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④进行细胞呼吸的区段只有ab段和fg段
A.1种说法正确 B.2种说法正确
C.3种说法正确 D.4种说法正确
3.a和b属于同一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核内DNA分子含量的测定,
发现a细胞中DNA含量是b细胞的两倍,最可能的解释是
A 、 a是正常体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的细胞
B.a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
C.a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D.a处于有丝分裂中心体相互分离时,b处于次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时
4.关于右图DNA分子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NA连接酶作用于①和③部位
B.②处的碱基缺失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
的改变
C.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
制2代,子代DNA中含15N的
占l00%,含14N占25%
D.该DNA分子片段含有2个密码子
5. 囊性纤维病发病的直接原因是Cl- 不能有效运出肺等组织细胞,而根本病因是CF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运输Cl-的膜蛋白的第508位的氨基酸缺失。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
A. CF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控制生物性状
B. CF基因突变的原因可能是碱基对的缺失
C. CF基因突变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
D. CF基因制成的DNA探针可治疗该遗传病
6、生物学能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众多科学家倾其一生孜孜不倦的研究.下面提及的科学家实验中有精心设置对照实验的是( )
①赫尔希和蔡斯证明了在噬菌体中DNA是遗传物质②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③鲁宾和卡门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④艾弗里证明了促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物质是DNA⑤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
二 、非选择题:
7. (8分)
I、克隆羊“多利”的问世引起了许多人对“治疗性克隆”的兴趣。下图所示为人类“治疗性克隆”的大概过程,请据图作答:
(1) 过程A表示 ,由此产生的重组细胞②的主要遗传物质来自图中的 。
(2) 图中B表示的生物技术名称是 ;C表示定向诱导技术,其诱导的对象是[ ] 细胞。
(3) 如果进行生殖性克隆,则不需要进行定向诱导,但必须进行 ,使得胚胎能正常发育成完整个体,该操作一般在 时期进行。
(4) 有人预测在奥运会上可能会出现“超级”运动员,即在基因组中增加了增强耐力和爆发力基因的运动员。这种操作一般选择 作为受体细胞,成功的标志是运动员体内 。
II、.(10分)乙肝病毒(核酸为双链DNA)感染人体肝细胞以后,在肝细胞内可复制出许多病毒颗粒,进而损害肝细胞的机能,严重影响到人体健康。上世纪70年代,科研人员发现,在乙肝病人的血液中,除了有传染性的乙肝病毒颗粒外,还有大量的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其特征是外壳表面含有与致病乙肝病毒颗粒相同的表面抗原,但内部是空心的,不含病毒DNA分子,因此没有传染性和致病力。最早发现空心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蛋白质颗粒的是美国科学家B·S Blnmberg。这一重大发现为乙肝疫苗的研究开辟了道路:若将乙肝患者的血液经严格纯化,去除杂蛋白和乙肝病毒颗粒后,可获得高纯度的空心乙肝表面抗原蛋白颗粒,将这种抗原蛋白颗粒制成疫苗,注入人体后,可诱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为此B·S Blnmberg荣获了1976年诺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