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海岸带2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海岸带2讲述

海岸泥沙运动和滨海砂体的形成 第七章 海岸带 深水波与浅水波 深水波:水深大于1/2波长 浅水波:水深小于1/2波长 深水波 浅水波 水质点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波浪传播方向 波峰处水质点水平运动的速度最大,方向与波浪传播方向相同;波谷处水质点运动的水平速度最大,方向与波浪传播方向相反。 半波面/静水面处是水质点运动方向转换之处,这里是水质点垂直运动速度最大之处,波峰之前向上运动,波峰之后向下运动。在波浪传播的过程中,水质点运动方向和速度均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波动底流速不对称的重要性 Cornaglia (1881) 发现波动底流速的不对称现象,并用它解释海底泥砂的运动 ,但他的数学推导是错误的,因而长期被埋没了。 Zenkotvich (1946,1962)将此概念应用到海岸地貌的解释上,形成了原苏联的海岸地貌学派。 Johnson (1919) 海岸演化旋回的老年期是海岸全面侵蚀,这点受到了批评。实际上是忽视了波动底流速不对称的概念。 垂直海岸的泥沙运动 起动流速—— 当海岸带的底部水流达到某一数值时,海底泥沙发生运动。使泥沙颗粒开始运动的流速,称为起动流速。 颗粒开始搬运(侵蚀)所需要的流速比继续搬运需要的流速大。因为处于静止状态的颗粒需要克服重力和颗粒间粘结力 砂质(0.05-2mm间)的颗粒需要的起动流速最小,且起动流速与沉积临界流速间的差距不大.砂粒在流水中搬运最活跃,易搬运易沉积,多跳跃 2mm粗颗粒的起动流速和沉积临界流速也相差很小,但流速值本身很大,随粒径增大而增大.砾石很难长距离搬运,多滚动 细颗粒的起动流速与沉积临界流速的差值随颗粒变小而增大,粉沙尤其是粘土一经搬运很难沉积,可以长期悬浮搬运. 一旦沉积则很难再呈分散状态而搬运,若流速急剧变化,他们可以被冲刷成粉沙质或泥质碎块而搬运.在河流沉积以及海洋或湖泊的破浪带、潮汐带的沉积中常见冲刷成因的泥屑(泥砾)碎屑。 泥沙运动的方式 推移 跃移 悬移 泥沙运动的方式与流速和颗粒大小有关 —— 同一颗粒,流速较低时,以推移方式运动;流速较大时,以悬移方式运动,介于两者之间以跃移为主。 ——较粗的沙粒和砾,一般以推移为主,而细粒的泥质海岸一般以悬移为主 泥沙运动的方式 中立线的概念 中立线是理解复杂的海岸泥沙运动的理论概念 波峰通过时水质点的运动速度(向岸速度)大于波谷通过时的速度(离岸速度);向岸速度大于向海的回流速度,但向岸要克服重力作用。 平衡剖面与中立线 颗粒运动时对岸坡底部有一定的侵蚀作用,而在中立线两侧形成两个侵蚀区,其外侧是堆积区,分别形成沿岸沙堤和水下沙堤。 中立带 曾柯维奇,1946年接受这一概念,并把它发展成为沉积物横向运移的模式 原始岸坡与海岸的侵蚀堆积 海岸坡度和砂体的位置 坡度的变化使砂体形成的位置不同; 水下和陆上是一个整体 泻湖 大小不同的沙粒运动和海岸垂直层序 粗细不同的沙粒共存,粗颗粒向岸运动,细颗粒向海运动,海岸剖面上向海泥沙变细。 平行岸线的泥沙运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