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西北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3月联考试题(无答案).docVIP

湖北省鄂西北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3月联考试题(无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省鄂西北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3月联考试题(无答案)

湖北省鄂西北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3月联考试题(无答案) 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古人出行带什么样的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出行时要随身携带一些东西,但是中国古人的衣服没有口袋,这些东西需要放在包里,所以包就显得非常重要。 B.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叫佩囊,因为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间而得名。佩囊实用方便,人们出行都少不了它。 C.古代的佩囊因为朝代的不同,名称和款式也多有变化,如汉代有一种小的佩囊称为“縢囊”,唐代的“鱼袋”也是一种佩囊。 D.汉代的绶囊与縢囊有所不同,从形状上看绶囊是方形的包,皇帝常常将其赏赐给有官爵的人,所以它也成为身份的象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的包有大小之分,小的叫橐,大的叫囊;制作材料也有区别,有皮质的,也有布质的;在颜色上也有所差异,有青色的也有紫色的等。 B.古人的“佩囊之俗”据推测可能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从先秦到明清,佩囊之俗一直在延续,主要原因就是佩囊有装饰的作用。 C.在中国古代,绶囊、笏囊、鱼袋都有象征身份的作用,一般在图案、色彩上也有讲究,如“虎头鞶囊”就是上面绣有虎头图案的绶囊。 D.古代官场、文人间有一种被称为“算袋”的包很流行,它主要用来盛放计算工具、文具等,这种包其实在汉代就有,宋明清也在使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笏板是官员上朝持的简易手板,而装笏板的袋子就是笏囊,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称之为“紫荷”,紫荷就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 B.虽然宋朝也使用“鱼袋”,并且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因为鱼符被废弃,所以鱼袋仅是一个空包,不再是身份的象征。 C.元明清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物件不断出现并被使用,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来越多,有了盛放扇子的扇囊和具有较高装饰价值的荷包等。 D.“褡裢”也称“搭膊”,因为它多用来装钱,在民间又被称为“钱袋子”,并且由于“袋”与“代”谐音,古人常用之赠人,以讨“代代有钱”的口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教我如何不想他” (摘编自潘冬《赵元任:走到哪儿都是“老乡”》、苏金智《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等) 相关链接 ①赵元任绝对不仅仅是一个语言学大师,他还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位值得尊敬和钦佩的人文学者。他具备了当代一个人文学者的所有特征:尊重人的价值,培养并训练人的技能——科学的技能和艺术的技能,富于人情味和人道主义精神,还常常带着教人愉快的幽默感。 (陈原《赵元任全集?前言》) ②他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美国留学期间对数学、物理、哲学等学科有过专门的学习。他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既有西方现代科学精神的影响,也深受我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影响。他从事现代语言学研究重视语言事实的实地调查,重视对语言材料的鉴别和归纳分析,不说没有根据的话。 (苏金智《赵元任研究语言学的实事求是精神》)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赵元任曾用八种方言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交谈,也曾在陪访途中很快就跟湖南人学会了长沙话,甚至被认为是老乡,这说明赵元任的确是学习语言的天才。 B.王力在“没有精通所有西文的文法”前提下就轻易得出“反照句、纲目句,在西文中罕见”的结论,赵元任用“言有易,言无难”六个字对他提出了批评。 C.美国语言学家裘斯赞誉“赵元任在语言上头从来没有过错误”,赵元任却用“回想我在语言上犯过的错误”的演讲回应,这说明他“有着深厚的‘文人气’”。 D.赵元任坐着长江的轮船从上海到重庆的经历,让他改变了自己原有的“语言的分布是跟着地理政治上的分界走”的语言学观点。 5.作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是如何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语言的?(4分)6.赵元任有哪些人格魅力“教我如何不想他”?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音乐会 ? ?袁省梅 (选自《梅州日报》,有删减)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和简单的人物对话,交代了“他”的身份和家庭生活状况,也照应结尾,凸显人物品质。 B.媳妇为了“他”也来到城市,来到工地,找不到合适的进钱门路,就捡起了破烂,为此,她常常抱怨“他”无能。 C.“他”在窘迫的日子里,一直喜欢唱歌,但媳妇对此非常反感,认为唱歌唱不来钱,为此“他”很是恼火。 D.“他”和工友们今晚唱完,还相约第二晚再唱,但当回头发现媳妇脸上湿亮时,“他”心怀愧疚,说是别人要他唱的。 8.小说中的“他”具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