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私有理论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克思私有理论与

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与 物权法的平等保护原则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06级博士生 卢建平 【内容摘要】[1] 马克思在这里就谈到了我们所说的“物权”他所说的“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利”难道不是“物权”吗?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的“物权”,它只剥夺利用这种“物权”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利”。换句话说,就是要剥夺利用“物权”去剥削他人劳动或侵害他人利益的特权。过去的地主和资本家曾经利用他们对土地和工厂的“物权”,剥削工农群众;而今天的一些不法业主或贪官也在利用他们的“物权”或“特权”,剥削“农民工”,贪污贫困地区的救济款,挪用城镇居民的社保基金,侵吞集体和国家的社会财富,这些都是剥削行为。这些私有财产与由此导致的剥削行为都是社会主义消灭的对象。 而对于那种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我们要不要消灭呢?其实这一点在马恩的著作中也有明确的答案。 实际上, 马克思在《资本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区分两种不同的私有制, 并不是要保护“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而是因为, 这种私有制早已过时, 不需要无产阶级去消灭, 资本主义早就把它们消灭了。这一点马克思在《资本论》那句话下面紧接着说了: “它忘记了, 后者不仅与前者直接对立, 而且只是在前者的坟墓上成长起来的。”并且在这句话前面一页的《资本论》中 ,马克思指出: “资本主义的私有制, 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 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 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 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他还说, “以个人自己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私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私有制, 同事实上已经以社会的生产经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化为社会所有制比较起来, 自然是一个长久得多、艰苦得多、困难得多的过程。前者是少数掠夺者剥夺人民群众, 后者是人民群众剥夺少数掠夺者。”[1]从这里可以看出“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要消灭的对象,当时应当如何消灭呢?上面的原著已经清楚的给出了答案:由资本主义私有制来消灭它。这一点已经被近几百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史所证明,封建社会的个体手工业、个体工商业与私营作坊等等都被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所取代,“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被“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所消灭,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就是要消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二、我国对待私有制的转变历程 但是各个国家所经历的社会历史形态不同,私有制的产生、发展与消灭的形式也不同。按照马克思当初的设想,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是,我国的近现代社会历史形态的演进与马克思说的人类历史形态的发展演变不太吻合。由于中国二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封建专制,极大的限制与制约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清朝末年又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把刚刚萌芽的民族资本扼杀于摇篮,后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列主义的指引下带领中国人民直接从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说过社会形态可以跳跃,但是社会生产力却无法跨越。这一点教训从建国后至今的经济社会发展可以得出来,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限制发展,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恢复发展,最后到上世纪末的鼓励发展,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基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教训,逐渐形成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理论。 第一阶段:限制发展阶段(1956年生产资料改造完成到改革开放前)这一阶段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被看成异己的力量,受到排斥或限制打击。我国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形成的是一大二公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单一公有制结构,基本不存在非公有制经济。当时提出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 就是要使非公有制经济统统绝种。其办法是强行开展“破除资产阶段法权”的斗争,限制按劳分配与货币交换,割除小生产的尾巴。20多年间,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作为“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而被彻底排斥。 第二阶段:恢复发展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后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一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大家普遍认识到,必须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可以缓解劳动者就业的压力,并能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生活,发挥“拾遗补缺”、“有益补充”的作用。1981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国营和集体经济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形式,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补充。”1982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