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映秀考察记
映秀考察记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 撕裂了大地山河,震动了华夏大地。时隔五年,2014年3月23日我们班的同学到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镇参观学习。地震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面对自然灾难,人们的力量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灾难之后我们悼念逝去的生命,研究地震的机理,为以后可能的地震做好准备,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首先参观了几个地震相关的技术模型,粘滞阻尼器消能支撑减震技术、钢结构与盖板加强型梁柱节点连接技术、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基础隔震技术、砌体结构
抗震技术要求。
粘滞阻尼器的抗震原理是利用活塞通过推动油缸中的油流过节流孔而产生的阻尼而耗能,已达到减少地震作用,提高结构在地震下的抗震能力。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基础通过设置于基础结构和上部结构之间的隔震层中隔震支座吸收地震输入能量,使作用于上部结构的地震力比一般建筑要小得多,保证地震作用时上部结构的安全。
钢结构与盖板加强型梁柱节点连接 ,盖板加厚了梁柱坡口对接焊缝的厚度,使其应力水平降低,充分利用了钢梁良好的塑性性能来耗散地震能量。
新的砌体结构通过设置圈梁与构造柱大大提高了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和抗倒塌性能。构造柱与墙连接处砌成马牙行,沿墙高每隔500mm 设置拉结钢筋,每层砌体砌筑完成后再浇捣构造柱。
随后我们来到漩口中学地震遗址,“5.12”大地震造成43名学生、8名教师、2名职工、2名家属遇难,27名学生、2名教师严重受伤,其中3名被截肢、12名学生成了孤儿、造成21个单亲家庭。看着这一个个数字,看着一栋栋倒塌了的教学楼,不难想象当时的惨烈。一栋5层楼的阶梯教室,竟然陷入地面以下4层之多,从现在看来,很难想象是怎么下陷的,伤感、惋惜之情无以言表。
地震之后我们既要缅怀逝者,感恩生命的可贵,珍惜现在的时光。作为一名土木工科学生,我们更需要关注地震中的力学性能和对建筑的破坏规律,在以后的设计和施工中要引以为戒,避免惨剧的再次发生。
汶川地震具体的发生机制一开始主要是挤压,到地震快结束时可能还有走滑的能量释放。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间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宏观的解释是: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碰撞欧亚板块,碰撞的地区拱起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同时向东北方向移动,挤压四川盆地向东北走滑,而汶川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上。中国东部和西部的地质分布、地壳厚度、地壳运动速度差别很大,而这次地震发生在东部和西部变化差别最大的这个带上,即南北地震带——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都为地震密集带。
地震发生时,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地震波,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
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因此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处于波峰地段的建筑物比处于波谷地段的建筑物破坏严重。地震波在传递到地表的时候,横波和纵波相遇引起地震波能量的叠加、纵波引起建筑物上下震动,横波引起建筑物左右晃动,产生剪力破坏。如图所示在墙体表面产生很多45°方向的裂缝,呈X形,是地震横波左右反复晃动产生的。从破坏结果上看,主要发生在楼梯间、层板、楼梯连接处、楼与楼的转角处和空间较大的阶梯教室。对于空间狭窄的厕所、整体浇筑的梁和柱破坏不那么严重。
就破坏的机理来分析,楼梯间在修建时采用了较少的材料,强度和刚度较小,在地震中地震荷载超出了楼梯间所能承担的最大荷载,造成破坏。由于梁的跨度过大,且承重纵墙开门窗洞口,结构整体抗侧移刚度太小,加上砌体结构的脆性性质,此类建筑成为地震中最不利于抗震的结构形式.阶梯教室空间大,梁柱所需要承担的应力大,容易破坏。对于连接处来说,两个结构在连接的时候不会像整体浇注一样完整,会出现连接不牢,连接应力集中等问题,容易破坏。相比较而言,净空较小的厕所和教室,梁柱需要承担的荷载较小,不会超过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不易破坏。
在建筑材料方面,漩口中学还是采用了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
地震中砌体结构的裂缝主要是沿着砖与砖之间的胶结面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