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郯城方言中的人称代词——恁》开题报告
论文《郯城方言中的人称代词——恁》开题报告
论文《郯城方言中的人称代词——恁》开题报告
选题价值: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必然带有社会时代环境和社会普遍心理影响的烙印。“恁”作为人称代词,在郯城方言里,它却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时代特征,鲜明的体现着郯城的民俗文化心理和社会历史状况,这为我们提供了描写的必要性。
英国哈特曼(R.R.K.Hartman)和斯托特(F.C.Stock)在《语言与语言学词典》的“词源学”条下说,“指对词的来源与历史以及对词的意义及形式的变化(包括向其他语言借词)所做的研究。”这是说,探索一个词的来源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考证词的来源;二是研究词在使用中的变化;三是查考借词。
我国对于词源的探究即“小学”历史悠久,著作颇丰:《尔雅》讲词义,《说文解字》讲字的本义,扬雄的《方言》讲方言词汇和借词,汉代刘熙的《释名》则用声训解释词的得名由来……这些著作在现代汉语研究中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探究一个词的来源,考察它的发展演变历史,求证它的转借情况,对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这个词的意义,掌握它的用法,预测它的发展趋势,并借以把握汉语本身的规律,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汉语人称代词“恁”最早出现在金人诸宫调中。清代学者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你每二字合呼为恁”,这是对人称代词“恁”的来源的首次探索。之后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或深或浅的考证与研究,大致同意“合音说”,但却多把“恁”看作“您”的异体字,继而把考证与研究的焦点放在了“您”字上,割断了对“恁”的来源的探讨。据本文作者初步了解,郯城方言和赣榆话中只有“恁”而没有“您”,这一现象让作者想到“恁”作人称代词时独立存在的可能性。正是这种可能性,支撑了这篇论文的深入描写与调查研究。
前人研究成果:
①清代学者徐渭主张“你每二字合呼为恁”;
②吕叔湘先生认为“恁”是“您”的异体字,而“您”“为你老(=你老人家)的合音”,也就是说,“恁”最先是作为第二人称单数敬称出现的;
③张惠英先生认为“恁”是“你们”的合音,而“恁”作为第二人称单数及敬称,是因为它与北京话的第二人称单数及敬称“您”同音而相混;
④广西师范大学的李婵婷指出“恁”主要用作指示代词,用作人称代词时,最初只具有复数及单数领格的用法,因而同意“合音说”;
⑤在词源研究的方法方面,陈寅恪先生主张“然语根之学实一比较语言学之学……必须再详考与中国语同系诸语言,如西藏、缅甸语之类,则其推测之途径及证据,更为完备”(《沈兼士学术文集》183页《陈寅恪先生来书》);刘又辛先生主张“研究汉语词源,文字学是基础,音韵学是工具,训诂学是核心,这三门学科缺一不可”(刘又辛《汉语词源研究》(第一辑))。
个人研究突破口及难点:
早在宋代,王圣美、戴侗等人就注意到了形声字中“声符有义”的现象,在现代汉字学的理论中,更是承认形声字的声旁具有表意的功能。“恁”的声旁”任”在佛经中是一个敬辞,同时又与“仁”同音,那么,“恁”会不会也因为声旁表意而最先用作第二人称单数的敬称呢?于是这里出现了一个矛盾,即单从语音上考虑,“恁”的来源就有了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个是“你们”合音说,即“恁”最初表复数;另一个是“恁”声旁表意,即“恁”最初表敬称。为解决这一矛盾,本文将调查和搜集尽可能丰富的语料,统计出“恁”的不同义项在使用中的频率,使用频率大的义项显然是它的本义,从而据此考证出“恁”的来源。力求语料的详尽、真实、全面,因此其搜集、调查与整理工作将是重难点。
研究计划:
①深入调查“恁”在郯城方言中的使用情况,并做好记录;
②调查各大方言区(实际调查或者参考方言志),确定人称代词“恁”的使用区域;
③查阅使用人称代词“恁”的文学作品,统计出“恁”的用法及各用法的使用频率;尤其注意以山东方言为背景的《聊斋俚曲集》、《醒世姻缘传》、《金瓶梅词话》、《刘知远诸宫调》(蓝立蓂校本)、《古本董解元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④调查人称代词“恁”在方言区的使用情况,包括意义、用法、语境等;
⑤综合分析各种调研结果,运用所学知识判定人称代词“恁”的来源。
已参阅文献:
①《王力文集》第十一卷《汉语语法史、汉语词汇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3;
②《吕叔湘全集》第三卷《汉语语法论文续集》[M]?宁教育出版社,2002.12.
③张惠英?《汉语方言代词研究》[M]?语文出版社,2001.2.
④李申?《徐州方言志》[M]?语文出版社,1985.12.
⑤邵燕梅?《郯城方言志》[M]?齐鲁书社,2011.11.
⑥钱曾怡主编?《山东方言研究》[M]?齐鲁书社,2001.9.
- 软件下载与安装、电脑疑难问题解决、office软件处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