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词文本的文化符号功能.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歌词文本的文化符号功能

书doi: 10.3969 / j.issn.1008-6382.2015.03.001 论歌词文本的文化符号功能 陆正兰 (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收稿日期: 2015-04-02 基金项目: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歌诗作为文学新体裁的兴起与发展趋势研究” ( 13YJA751034) ; 教育部 “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NCET - 12 - 0390) 中期成果 。 作者简介:陆正兰,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艺术符号学理论研究。 ① 罗曼 · 雅克布森 . 主导 [C] ∥ 赵毅衡 . 符号学文学论文集 . 天津 :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4. ② M· 洛特曼 ,A·M· 皮亚季戈夫 《 文本与功能 》[C] ∥ 赵毅衡 . 符号学文学论文集 . 天津 :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4. 摘要: 歌词是一种意动式的符号文本,其类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社会功能。歌词创作往往有 多种目的,可以是纯粹的艺术表达,也可以传承历史、宣扬政治等。歌词的这种多功能性,使它的表现 维度超越了文字和文学,具有了无乐之诗和无词音乐都无法取得的文化效果。 关键词: 歌词; 符号; 音乐; 文本; 歌曲 中图分类号: H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6382( 2015) 03-0003-05 “歌唱”是人类表情达意最本能的行为之 一,是人类最原始却又最强烈的情感表达方式。 从严格意义上说,任何口语都可以歌唱,任何内 容也都可以入歌; 所有的文本在释读压力下,都 可以成为多层意义的综合。歌词文本并不复杂, 但歌词在社会功能上又呈现出特殊性,它并不是 无目的的审美、无实用的艺术。相反,歌曲可以 有多个社会功能目的: 教育目的、鼓动目的、纪律 仪式目的、审美目的、娱乐目的等。一首歌之所 以区别于另一首歌,更在于一首歌中占主导①地 位的意动目的,这种主导目的功能决定了一首歌 的门类。所以,歌词无法被框定于纯粹的艺术范 畴中,考察歌词,必须考虑到它的功能对其体式 的影响。 苏联塔尔图学派对文本社会研究作出了重 大贡献,洛特曼和皮亚季戈夫在《文本与功能》 一文中强调,文学研究应脱离语言学的模式,进 入文化研究视野,文本学应当是文化研究的范 畴。②他们指出,文本因为有一定的文化符码作 用而获得了超出语言的意义,从而能完成一定的 社会功能。因此,把一般信息变成文本的关键在 于符码,承认文化符码就是接受某种文化。所 以,文本与非文本之间边界不固定。因此,在塔 尔图派的符号学研究中,文本的意义超出了其文 字,这需要一种历史的、社会符号学视野。 从文化符号学角度审视现代歌词,可以发 现,歌词文本最能显现这种多元文本性以及它的 多功能性。虽然它依附于语言载体,但它传递的 信息,远远超过了语言本身。因为歌词从来不是 “自足”的文本,歌词的存在方式,就注定它是复 3 第 27 卷 第 3 期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 年 6 月 合多元的,它的功能是意动的( conative) ,也就是 要求歌众被歌触动,从而采取某种行动,或产生 某种情感。歌词是以社会功能为主导的艺术文 体,因此可以是一个文学文本,也可以是一个历 史文本,甚至是一个政治文本或功用文本,更多 地表现为几种功能集于一体。 一、文学文本歌词 当歌词是一种文学文本时,它和诗最接近, 我们常称之为“歌诗”。歌词和诗歌边界模糊, 在很多民族的历史中,歌便是诗,诗歌史的很大 部分,也就是歌词史。 “乐”向“歌”的渗透,不仅是文人自娱的一 种方式,而且也是表征自己诗学才华的一种途 径。唐代薛用弱《集异记》中记载的著名的“旗 亭画壁”即是一个例子①。诗本身有传播的趋 向,但非歌之诗,只能为个人所阅读; 为歌之诗, 传播方式的社会性就强烈得多,因为歌唱具有鲜 明的表演性质,用“我对你唱”的基本表意格局 来催动“你”应和。所以把诗当歌写,或者把歌 当诗写,都是作者在诗、歌和社会之间获得认同 的一种手段。 然而,好歌未必是一首好诗,好诗也未必能 成为一首好歌,这是由歌词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裁 决定的。换句话说,只有满足了“歌”的条件,诗 才有可能成为歌词。一首好的歌诗必须“出乐为 诗,入乐为歌”。在这里,我们要承认的是,歌词 可以是一个文学文本,是一首诗。 例如,李叔同作词作曲的《春游》: “春风吹 面薄于纱,/春人装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 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 委地荠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 阳。”这首歌无论从意境和语言的韵味来看,都是 一首好诗,而最初它的确是为歌而作的,但如果 脱离了音乐,它的文学价值依然存在。 被谱上现代音乐曲调的古典诗词,如苏轼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李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603111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