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源}新奉贤中学扩初说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资源}新奉贤中学扩初说明

第一章 工程概述 一、项目概况 1、基地位置 奉贤中学校址位于奉贤区光明镇庙泾村即南奉公路北侧,金海 公路东侧,浦南运河南侧的规划范围内,基地面积300亩,其中50亩作为发展用地。 2、工程内容及规模 在本设计中,主要建筑物包括三栋教学楼,各五层;一栋行政 办公楼,三层;一栋实验楼,五层;报告厅一栋,一层;图书科技楼一栋,五层;女生宿舍二栋,各五层;男生宿舍二栋,各六层;教工宿舍一栋,四层;专家楼一栋,三层;食堂一栋;体育馆一栋;游泳馆一栋(二期)。总建筑面积59251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沪计社(2002)048号,《关于 “新奉贤中学”(暂名)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建设单位的设计任务书。 上海市奉贤区规划管理局文件沪(奉)书(2002)第3204 号《关于核发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奉贤高级中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通知》。 上海市奉贤区规划管理局文件沪(奉)地(2002)第2197 号《关于核发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奉贤高级中学工程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通知》及附图。 奉贤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关于金海公路红线调整的函。 业主提出的《关于新奉贤中学设计方案修改意见》。 上海市奉贤区规划管理局《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核意见 单》。 8、2002年12月11日召开的奉贤高级中学扩初设计准备会会议纪要及2002年12月13日召开的会议纪要。 9、奉贤高级中学基地周围给排水、燃气管道等市政设施情况及附图。 10、委托设计合同。 11、国家及上海市的相关建筑规范及规划法规。 三、经济技术指标 基地总面积:19.98万平方米 建筑占地面积:2.06万平方米 绿化面积:10.64万平方米 道路广场面积:5.2万平方米 容积率:0.30 绿化率:53.25% 一期总建筑面积:59251平方米 球场面积:2.072公顷 其中篮、排球场: 4560m2 教学区建筑面积:29070平方米,其中 图书科技楼:8376平方米 实验楼:4095平方米 教学楼:11226平方米 行政楼:1203平方米 报告厅:1584平方米 连廊:2586平方米 生活区建筑面积:25163平方米 学生宿舍:17540平方米 教工宿舍:2320平方米 专家楼:516平方米 食堂餐厅:4787平方米 体育区建筑面积:5018平方米    体育馆:4499平方米 看台:519平方米 游泳馆(二期)建筑面积:4050平方米 篮球场4个;排球场4 个;400米跑道一组。 其他: 学生自行车位:1120个 教师自行车位210个 汽车室外停车位50个 各单体±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的高度详见建筑总平面图。 第二章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在设计中着重强调校园的开放性、自然性、人文性、历史性。 在这里我们采用三个走势截然不同的元素:线形河道、圆形广场、弧形连廊形成的教学综合体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巨大的张力,加强整体上的向心感。 一、功能分区 以原有水系作为规划结构的骨架,将基地河流以西区域近金海公路作为体育运动区。一方面可隔离金海公路对校园的噪音和空气污染,同时也为区体育馆的对外开放提供便捷的对外出入口,而不影响到校园的内部。 基地东北区域设为生活区,靠近运河而远离城市干道,为生活区创造安静、优美的环境提供了条件。同时隔水相望便是教学区,联系方便。生活区分设四幢学生宿舍楼、一幢教工宿舍及专家楼、一个学生食堂和教工餐厅。 基地东南区域为教学区,靠近主入口,与南奉公路有绿化带相隔。 三个主要区域彼此间联系便捷而又有所隔离。食堂位于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使其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而又不使其配套设施造成对校园整个环境的污染和景观上的隔阻。教学区的设置紧贴体育区和生活区,使三个功能区呈三角形布置,到达各功能区的步行路线缩到最短又不会相互干扰。 主入口设在南奉公路上,次入口设在金海公路。 二、规划结构及交通组织 以一条贯穿南北的“主轴线”联系起教学区和生活区,以外环教学区的一条车行道联系起主入口和次入口,步行人流一部分通过校园景观主轴线而进入由教学楼围和的广场空间,自由到达所去的教学楼。一部分从校前区经河道旁的另一条曲线形的林荫步道,可到达体育区和生活区,形成了一条滨水的生态廊道,可提供自然物种的栖息和学生活动空间。这样人、车基本实现分留,学生生活在一个安全、舒适、宜人的校园环境中。 教学中心区由校园主轴线上的图书科技楼和由弧廊联系起的教学楼、行政楼、实验楼以及入口处的报告厅这个整体建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