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论我国新闻侵权制度立法 毕业论文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wide-ranging intervention of mass-medie in life of modern society,the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of new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ife of socie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tic legal system.But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 civil lawsuit caused news infringement has presented a growing trend. In such cases, is undoubtedly the news torts laws system is not perfected. Based on the news tort system of the legislation value analysis, further pointed out that the system improved at my country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Because of news tort laws system in Chinas exis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did not clearly improved,each judge has not a unified standard in judicial practice. The news tort system, through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exist in other countries on Chinas building a system to suspend the news tort system prosecution of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put forward specific.
Key words:news torts;the encroacher principle;constitutions;the burden of proof;defenses
浅论我国新闻侵权制度立法
所谓新闻侵权又称新闻报道侵权,一般是指报社、杂志社、电视台、等新闻传播工具在报道新闻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名誉权、荣誉权、名称权等其他合法权益造成的不法侵害。新闻侵权的客体主要是法人的名称权和公民的人格权,其中人格权包括姓名权、隐私权、荣誉权、名誉权、肖像权等。新闻媒体不仅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阵地,又是人民群众的监督工具,在这个背景下,媒体侵权无疑会使公民对新闻媒体失去信心。因此,本文立足今天,展望未来,力图把握住新闻侵权的本质,提出一些有关完善立法的建议和设想,虽有可能仍嫌肤浅和不够成熟,但希望以此来对我国新闻侵权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尽微薄之力。
一、建立我国新闻侵权制度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网络、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等传播媒介也随之切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生活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与取向。
(一)社会的发展促使新闻侵权制度的建立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传播媒体日趋多元化手段日趋现代化新闻传播对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新闻传播事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媒体逐渐,已经成为客观现实和必然,成为新闻传播媒体的显著特征。是贯彻于整个侵权行为法之中、并对各个侵权法规范起着统帅作用的立法指导方针,是司法机关处理侵权纠纷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作为新闻侵权制度的重要组成要素,对新闻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的抉择上存在以下两种观点:
1.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行为人的主观上的过错来判断行为人对其造成的损害是否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即有过错,有责任;无过错,无责任。目前,我国并未出台一部专门的新闻法进行规范,在归责原则上主要适用于一般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这已为新闻界和法学界所赞同。我国实行过错责任原则主要是出于公正的保护公民的人格利益。从人格权保护的角度来看,要求侵权人承担过错责任并不算是苛刻的要求,它体现了新闻报道尊重他人人格为前提的意志自由。但是根据这一原则来确定新闻侵权的归责原则时,如果新闻侵权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错,只是由于侵权行为人的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了损失,那么受害人就不能依照法律规定请求侵权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这是过错责任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缺陷。
2.过错推定原则,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ACM 1021.135-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桑椹.docx VIP
- 合肥南站枢纽方案.pdf
-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公司年度颁奖晚会主持词与公司年终工作总结2合集.doc VIP
- GB/T 27726-2011_热塑性塑料阀门压力试验方法及要求.pdf
- 医学生全国水平测试题库.pdf
- 2025年东莞实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第十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课件.ppt VIP
- 基于模糊控制的智能浇灌系统设计.pptx VIP
- 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精要本).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