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自动化典型配置技术方案 毕业设计
目 录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总体原则 2
4 技术方案 4
4.1 建设模式 4
4.2 配电自动化主站配置方案 5
4.3 配电自动化通信配置方案 9
4.4 馈线自动化配置方案 16
附录A 37
附录B 39
附录C 46
--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典型配置技术方案
范围
本技术方案规定了--电网公司四级地区六类供电区配电自动化的典型配置,适用于--电网公司范围内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终端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等工作。
规范性引用文件
Q/CSG 110035-2012--电网10kV-110kV线路保护技术规范
Q/CSG110037-2012--电网10kV~110kV系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规程
Q/CSG 1201001-2014 配电自动化规划导则
Q/CSG 1203004.3-2014 20kV及以下电网装备技术导则
Q/CSG1203014-2016 10kV柱上真空断路器成套设备技术规范
Q/CSG1203015-2016 10kV柱上真空负荷开关自动化成套设备技术规范
Q/CSG1203017-2016 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技术规范
Q/CSG1203018-2016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
Q/CSG1203019-2016 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技术规范
Q/CSG 1204005.71-2014--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Q/CSG1204009-2015--电网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加快配电网(含农村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5-2020年)(--电网计〔2015〕91号)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发改委〔2014〕14号令)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5〕1899号)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能电力〔2015〕290号)
总体原则
配电自动化应遵循“简洁、实用、经济”的建设思路,采用“差异化”技术实现方案,满足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供电质量、提升配网管理水平的业务需求。
应综合考虑“四级六类”区域类别、一次网架结构、用户负荷分布与密度、用户数量与重要性、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情况,合理确定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设备及功能配置等。
配电自动化主站软件平台应一次建成,硬件设备和应用功能分阶段建设配置,区、县供电局通过远程工作站实现对本区域配电网监控。
配电自动化终端按照中心城市(区)、城镇、乡村进行差异化配置。中心城市(区)以遥控终端为主,实现网络自愈重构;城镇地区以具备就地控制功能的终端为主,实现配网故障就地处理;乡村地区以柱上自动化开关为主,辅以故障指示器建设。
供电负荷增长快速的开发区等区域可适当提高配电自动化配置标准。广州中新知识城、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珠海横琴自贸区、佛山金融高新区、贵安新区等供电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的区域,可适度推广智能分布式配电自动化。
配电自动化和配电通信网建设应在配电网一次规划设计中统筹考虑,并与配网系统严格遵循配置安全防护设备建设模式
特级城市 一级城市 二级城市 三级城市 备注 A+ 1. 电缆线路应优先采用集中控制型。
2. 架空线路应优先采用集中控制型。在规划期内不具备可靠、安全的通信条件时,可采用就地控制型。
3. 配置断路器的线路可采用电流级差保护方式。
4. 可辅以故障定位技术。 1. 电缆线路宜优先采用集中控制型。
2. 架空线路宜优先采用集中控制型。在规划期内不具备可靠、安全的通信条件时,可采用就地控制型。
3. 配置断路器的线路可采用电流级差保护方式。 -- -- 1. 对于特级城市和一级城市符合典型接线的线路,在具备可靠、安全的通信条件时,可采用智能分布式。
2.对于二级城市,在已经具备配电主站,开关设备已经具备遥控功能,且通信通道满足遥控要求时,可采用集中控制型。 A 1. 电缆线路宜采用运行监测型为主。
2. 架空线路宜采用就地控制型。 -- B 1. 电缆线路应优先采用集中控制型,在规划期内不具备可靠、安全的通信条件时,采用就地控制型。
2. 架空线路应优先采用就地控制型。
3.可辅以故障定位技术。 1.优先采用就地控制型。
2. 配置断路器的线路可采用电流级差保护方式。
3.可辅以故障定位技术。 可混合采用运行监测型和就地控制型。 可混合采用运行监测型和就地控制型。 C 可采用以故障自动定位为主的运行监视型。 可采用以故障自动定位为主的运行监视型。 可结合新建或改造项目在线路较长、故障易发、维护工作量大的部分架空线路采用就地控制型。 D 1.优先采用集中控制型,在规划期内不具备可靠、安全的通信条件时,采用就地控制型。
2.可辅以故障定位技术。 可采用以故障自动定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