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微生物遺传变异与菌种选育
第五章 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
西昌学院
轻化工程工学院
遗传:具有一定遗传型的个体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生长时,子代培养物会表现出与亲代培养物相同的特征,这就是遗传现象。
变异:当遗传型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当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发生结构上的变化时,生物体就表现出变异现象。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证明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转化实验---遗传物质是DNA;
噬菌体感染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且其中含有合成蛋白质的遗传信息;
植物病毒重建实验---遗传物质是RNA;
2.DNA的结构与复制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基因突变
广义的突变 染色体畸变
基因突变(狭义突变)
基因突变:由于DNA链中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发生改变,而导致核苷酸序列突然发生稳定的、可遗传的变化。
1.突变类型
野生型菌株:具有天然的、非突变性状的微生物。
突变型菌株:发生了突变的微生物。
1.1按突变所带来的表型改变
形态突变型(如细菌的鞭毛、芽孢或荚膜的有无)
致死突变型(合成关键性酶的基因发生突变,表现出致死突变)
条件致死突变(如温度敏感型)
生化突变营养缺陷型(缺乏合成必须营养物质的突变型)
抗性突变型(对某种外界因素抗性提高)
1.2按突变的条件和原因
自发诱变
诱发突变
2.突变的特点
不对应性
自发性
稀有性
独立性
诱变性
稳定性
可逆性
3.基因突变的机理与菌种的选育
碱基置换:由于某种化学诱变剂的作用,使DNA分子中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所取代。
移码突变:指诱变剂使 DNA 分子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的增添(插入)或缺失,从而使该部位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发生转录和转译错误的一类突变。
碱基置换
a.转换:DNA链中原有的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或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所置换;
b.颠换: DNA链中原有的一个嘧啶被一个嘌呤所置换,或一个嘌呤被一个嘧啶所置换;
正常 DNA 链上的三联密码子
第三个密码子中增添一个碱基后的三联密码子
在第二个密码子上缺失一个碱基 A 后引起的变化
移码突变
3.1 诱发突变的机理
诱变剂:能显著提高突变的几率的物理或化学因子称为诱变剂。
诱变剂的种类很多,作用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其最终都通过改变遗传物质的结构而导致突变的发生。诱变剂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后可产生不同的诱变效应,有些诱变剂能产生多种诱变效应。
3.2.1 辐射类诱变
很多波长较短地射线,如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快中子等都有强烈地诱变作用,其中最有效地是波长为260nm左右地紫外线。
紫外线作用于DNA引起结构的变化:
DNA链的断链
DNA分子内和分子间产生交联作用
核酸和蛋白质产生交联作用
形成嘧啶水合物和嘧啶二聚体(链内或链间)
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使同链DNA的相邻嘧啶间形成共价结合的胸腺嘧啶二聚体。
光复活作用 :经紫外线照射后的微生物暴露于可见光下时,可明显的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
切割修复作用:不需要可见光的作用,可以修复因形成嘧啶二聚体或因碱基错配等引起的多种DNA损伤。
对紫外线诱变的修复:
3.2.2碱基类似物诱变剂
诱变物质通过代谢渗入到DNA分子中去间接地引起碱基对的转换。诱发这类变异的化学物质主要是一些碱基的类似物,例如5-BU。
3.2.2碱基类似物诱变剂(5-BU)
A:T
A:BUk (酮式)
G:BUe(烯醇式)
A:T
A:BUk
G:C
G: BUe
G:C
G:C
A:BU
G:C
A:T
A:BU
A:T
A:T
G:C
A:T
G:C
3.2.3 引起DNA碱基发生化学变化的诱变剂
直接与DNA分子中碱基发生化学反应,改变这些碱基的性状,使DNA在下一轮的复制中出现错误配对现象。例如:亚硝酸。
G:C
G:U
A:U
A:U
A:T
C:H
T:H
T:A
C:H
C:G
G:C
G:C
T:A
T:A
A:T
C:G
3.2自发突变与自然选育
在没有人为因素参与的自然条件下,微生物细胞群体能以一定的频率(通常在10-4-10-11之间)产生随机突变体。
微生物自身代谢产物的诱变效应
互变异构效应
4.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和化学诱变剂对微生物细胞群体进行适当的处理,使之发生基因突变,并用有效的方法从诱变后的群体中选出优良正突变体,这就是诱变育种。
4.1选择出发菌株
出发菌株指的是用于进行诱变育种的原始菌株。
从自然界中直接分离出的野生型菌株
生产中筛选出来的自然突变菌株
诱变处理过的突变菌株
4.2选择诱变剂与诱变剂量
通常诱变剂的选择:根据经验以及使用的方便与否来选择所使用的诱变剂。在辐射类诱变剂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