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外经贸大宏观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
课程名称:IFI210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课程性质:金融学院必修课,其他学院选修或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确定。
学分课时:3学分,54课时。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
主讲教师:齐天翔、粟勤、闫冰等
所属院系:金融学院货币经济系
使用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版。
教学对象:全校二年级以上本科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学生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40%,主要由作业、测验、出勤、论文等构成;期末考试占60%,以闭卷笔试进行。
出勤要求:学生缺勤不得多于总课时的四分之一;教师可以根据考勤情况决定学生是否可以参加考试和是否扣分。
一、课程简介: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的学科。本课程内容涉及国民收入核算、总收入-总支出模型、IS-LM曲线模型、总供求模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目前存在的分歧和共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立足现实,研究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为什么一些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快,另一些国家却很慢?为什么一国经济在某一时增长很快而在另一时期却很慢?为什么一国经济会呈现周期性波动?为什么一国在一定时期会出现严重的失业和通货膨胀?为什么一国在一定时期会出现很大的政府预算赤字和国际收支赤字?为什么一国的汇率会发生波动?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使宏观经济学在中国能够得到合理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研究对象,以及其研究方法与微观经济学的差异,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等基本总量概念,能够运用收入法和支出法进行简单的国民收入核算,重点理解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在宏观经济学中的作用。
【主要内容】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
1、定义
2、分析
3、缺陷
三、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1、用支出法核算GDP
⑴消费(C)
⑵投资(I)
⑶政府购买(G)
⑷净出口(X-M)
2、用收入法核算GDP
⑴工资、利息和租金
⑵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⑶公司税前利润
⑷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
⑸资本折旧
四、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1、国内生产总值(GDP)
2、国内生产净值(NDP)
3、国民收入(NI)
4、个人收入(PI)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3、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六、名义GDP与真实GDP
【教学总时数】4学时
【参考资料】
1.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 鲍默尔、布兰德:《经济学:原理与政策》(第7版),纽约:德里顿出版社,1997。
3. 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宏观经济学》(第7版),纽约:麦格劳-希尔公司,1998。
4. 韩永进:《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5. 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7.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22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8. 钱伯海:《国民核算与宏观经济分析》,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作业与练习】
1. 解释下列概念: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总投资和净投资、重置投资、存货投资、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净出口、间接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储蓄-投资恒等式
2. 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
3. 简要说明GNP与GDP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 为什么说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不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
5. 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DP之中?
6. 什么中间产品,它与资本品有何区别?
7. 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之中?
8. 用GDP衡量国民财富有什么缺陷?
9. 为什么在实际中往往采用真实GDP而不是名义GDP衡量一国的经济增长?
10. 简要说明国民收入核算中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恒等关系。
11. 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总等于计划的投资?
12. 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
4800
总投资
800
净投资
300
消费
3000
政府购买
960
政府预算盈余
30
试计算:
⑴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