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利什曼原蟲Leishmaniadonovani.pptVIP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氏利什曼原蟲Leishmaniadonovani

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 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的种类很多,分别寄生于人,哺乳动物(狗、沙鼠等)和爬行动物(蜥蜴)体内。其生活史有前鞭毛体(promastigote)和无鞭毛体(amastigote)两个时期。前者寄生于媒介昆虫(白蛉或罗蛉)的消化道内,后者寄生于哺乳动物或爬行动物的细胞内,通过白蛉或罗蛉传播 ) 利什曼病 (1)皮肤利什曼病(cutaneous leishmaniasis): 以原发性皮肤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原体很多,如热带利什曼原虫(L.tropica)和大型利什曼原虫(L.major)等。主要流行于中东及北非一些国家,原苏联南部及中亚地区,我国新疆也曾有病例报告。 利什曼病 (2)皮肤粘膜利什曼病(mucocutaneous leishmaniasis): 又称鼻咽粘膜利什曼病(espundia),由巴西利什曼原虫(L.braziliensis)等引起。以皮肤溃荡,鼻、口腔、咽部粘膜肿胀和破损为主。可破坏软组织及软骨,流行于中、南美洲。 利什曼病 (3)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 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复合体 [Leishmania ? donovani(Laveran? et? Mesnil,1903)] 等引起。主要病变在内脏。分布在南亚、中东、北非、地中海沿岸和南美北部的一些国家,中国北部和西北部也曾有较严重的流行。 我国的利什曼病主要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在印度,患者皮肤上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有发热,故又称黑热病(kala-azar)。 一、形态 无鞭毛体 (amastigote) 虫体很小,卵圆形,大小为2.9~5.7×1.8~4.0?m;圆形虫体直径为2.4~5.2?m,常见于巨噬细胞内。经瑞氏染液染色后原虫胞质呈淡蓝色或深蓝色, 内有一个较大的圆形核,呈红色或淡紫色。动基体位于核旁,着色较深,细小,杆状。在油镜下有时可见虫体从前端颗粒状的基体发出一条根丝体。基体靠近动基体,在光镜下难以区别。 前鞭毛体(Promastigote) 成熟的虫体呈梭形,大小为14.3~20μm×1.5.~1.8μm,核位于虫体中部,动基体在前部。 基体在动基体之前,由此发出一鞭毛游离于虫体外。前鞭毛体运动活泼,鞭毛不停地摆动。在培养基内常以虫体前端聚集成团,排列成菊花状。有时也可见到粗短形前鞭毛体,这与发育程度不同有关。 二、生活史: 二、生活史:白蛉和人或哺乳动物两个 宿主体内完成其生活史。 寄生部位:脾、肝、骨髓、淋巴结 网状内皮系统 (巨噬细胞内)。 感染方式:白蛉叮咬。 感染阶段:前鞭毛体。 利什曼原虫侵入巨噬细胞的机制: ?   利什曼原虫首先粘附于巨噬细胞。粘附后原虫随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动进入细胞,而非前鞭毛体主动入侵巨噬细胞。粘附的途径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配体-受体途径,一种为前鞭毛体吸附的抗体和补体与巨噬细胞表面的Fc或C3b受体结合途径。 机体对利什曼原虫的杀伤:   利什曼原虫在巨噬细胞内寄生和繁殖,其抗原可在巨噬细胞表面表达。宿主对利什曼原虫的免疫应答属细胞免疫,效应细胞为激活的巨噬细胞。通过细胞内产生的活性氧杀伤无鞭毛体。含有无鞭毛体的巨噬细胞坏死可清除虫体。抗体在宿主杀伤利什曼原虫的过程中也起了一定作用。 (三) 致病性 无鞭毛体在巨噬细胞内大量繁殖,使巨噬细胞大量破坏和增生,从而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其中脾肿大最为常见(95%)。 浆细胞大量增生和肝功受损使患者白蛋白生成减少,导致白/球蛋白的比率倒置。 患者脾功能亢进,再加上免疫溶血,使血细胞遭到大量破坏引起血液中全血细胞减少。 肾小球淀粉样变性以及肾小球内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患者出现蛋白尿及血尿。 (三) 致病性 内脏利什曼病时出现免疫功能受损,患者不仅有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抑制,而且对其他病原生物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的能力降低,即非特异性抑制,这可能与患者体内原虫大量繁殖,产生抗原太多, 机体处于免疫无反应(anergy)状态有关。因此患者极易并发各种感染而导致死亡。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 短于10d或长于1年,但通常为2~4个月。 开始缓慢,以后出现进行性消瘦、贫血、 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白/球蛋白比率倒置,蛋白尿和血尿。 由于血小板减少,患者常发生鼻衄、牙龈出血等症状。 体检可见脾、肝、淋巴结肿大,腹部因肝、脾肿大而膨出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