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整理]二氧化碳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是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中“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程标准中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要求均为B级水平。学习“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衍变关系,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酸、碱、盐”等知识打下一定基础,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辩证看待客观物质的良好载体。
三、学情分析
通过第四章的学习,学生对“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了一定的理解,所需的知识储备比较完善。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能力根据物质的性质用构建知识网络图的方法来表示它们的相互联系。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为本节课“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奠定了基础。
鉴于九年级的学生处于善于发问,善于质疑的阶段,在教学中通过发现问题、实验探究的过程,不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过程,进行大胆猜想,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四、设计思路
第四章“碳及其化合物”主要包含有单质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等含碳物质,具有知识点多的特点。复习时要将它们联系起来,不能只停留在对原有知识的再认识上,而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等,做进一步深化处理,从中掌握知识间的联系、相互转化关系,尽可能使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二氧化碳在“碳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中具有桥梁作用,其它物质或由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或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本节课的着眼点就是通过二氧化碳的性质归纳,跟踪碳元素在各物质间的转化,构建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图。
复习课同样要重视实验。在复习课中引入实验不仅抓住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还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与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在新课教授时,学生曾提出疑问:教材上写的是“二氧化碳能与碱溶液反应”,是不是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以外的碱溶液也能发生反应哪?基于学生提出的疑问,本课设置了“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的实验活动。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在解决层层递进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单质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等含碳物质的相互联系和转化;理解碳循环途径是含碳元素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途径。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构建知识网络图的方法来表示物质间的相互联系,概括碳及其化合物之间存在的转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碳循环初步建立“物质是变化的、联系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结合低碳环保,树立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途径。
难点: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知识网络图构建、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
(三)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实验用品:块状大理石、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无色酚酞
实验仪器:试管、锥形瓶、长颈漏斗、胶头滴管、导管、塑料瓶。
教学资源: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流程图说明及设计意图
教学流程
流程说明
设计意图
情景1
提问,引出课题: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复习内容:碳及其化合物的。
活动1
学生分析归纳: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通过学生交流,归纳二氧化碳的重要作用。
情景2
提问:通过学习化学,有哪些物质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
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活动2
分析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反应,归纳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途径。
通过所学的知识,初步构建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图。
情景3
提问: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其他物质吗?它们的转化途径是什么?
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活动3
分析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概括二氧化碳和碳及其它化合物之间存在的转化规律。
初步建立“物质是变化的、联系的”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情景4
提出猜想: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根据课本信息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
活动4
学生实验: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知识迁移(结构相似、性质相似),寻找证明化学反应发生的实验方法。
提高观察、对比、分析能力,培养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进一步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
情景5
提问: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引起的环境问题
视频:低碳生活
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结合低碳环保,树立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
活动5
归纳: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途径
总结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
作业布置
建构以碳为中心的知识网络图
学会利用构建知识网络图的方法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
六、教学反思
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精心设计并组织教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整理]【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表达应准确、鲜明、生动讲义.doc
- [整理]【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第2课时在修辞藻饰中感悟传统文化讲义.doc
- [整理]【精选测试全程方略人教版】2014年春高中化学必修二:11元素周期表课时提升卷第2课时.doc
- [整理]【把握高考】2013高三数学经典例题精解分析3-2第3课时空间向量与空间角.doc
- [整理]【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第2课时文言实词文本批注,潜心会文讲义.doc
- [整理]《连加连减》.ppt
- [整理]一下识字4.ppt
- [整理]【备战2015高考】全国2015届高中英语试题8、9月汇编:B单元完形填空(B5应用文).doc
- [整理]《贺年片》课件.ppt
- [整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