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000字戏剧论文:傩文化
4000字戏剧论文:傩文化
论文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各位同学准备的4000字戏剧论文。
一、傩戏之起源发晨
按照叶长海的《中国戏剧史》所说,傩这个名字的来由是驱鬼时要发出“傩傩傩”的声音,而这声音可能带有某种诅咒意味,就好比我们常常昕到的类似于“天灵灵,地灵灵“之类的咒语。
傩这种表演形态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以祭祀为主要目的的,另外一部分就是单纯的从事于戏剧表演。在早期,傩更加侧重于祭祀,但是它又具备戏剧的一些特色,而新中国成立之后,其原始的祭祀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转化为艺术的表演,占据民间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原始巫祭仪式最早的文字记载出自于殷商的甲骨文、金文等。而在周朝之时已相当的兴盛了,这可以从当时最早的戏剧作品《大武》中可见一斑。《大武》由周文王主持编排演练,将阴阳八卦图谱内化于其中,无论是队形舞蹈都符合四面八方天地宇宙之奥妙。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一个问题,由官方的祭祀仪式的兴盛,来反观当时的民间社会风气,可以肯定的是傩祭的旺盛。考古发现,奴隶等级社会的鼎盛朝代--周朝有三种主要的祭祀仪式:祈求农事丰稔的蜡祭、驱邪避疫的傩祭、和求雨的雩祭①。而傩祭已经是一种正式列入国家祭典的仪礼活动。
按廖奔的lt;中国戏剧史》所据,在春秋时期,这种仪式已经成为邻里乡亲的一种公共活动,相当于壮族的三月三歌圩、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哭丧节等。以后随着民间信仰的世俗化和多元化--杂化,傩祭结合其它习俗向着地区民俗文化的方向发展。梁代民间的岁终逐除已经改为社火模样,并融入了佛教的元素。②其实,在现在的很多民俗中都还反应了傩戏的某些特有质素,由于地区的不同,每一种傩戏的演变,其中都有地方民族的特色在其彰显。
随着中原文化的迁移,其风俗自然也带到了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并且在各个民族的悉心培养和浇灌下,其固有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更新,艺术形态也有了新的发展。如湖南丰富的祭祀歌舞传统为傩仪增添了表演的成分,而驱傩内容也在民俗影响下向祈神还愿转化。③在清代关于傩戏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傩戏在湖南中部地区是相当的繁荣的。《松桃厅志》载:“自城市迄乡村,皆有庙宇,士民祁襄,各因其事hellip;hellip;乡村皆然。”
到了近现代,傩戏已经形成了固有的艺术形式,基本上脱离了祭祀等原始民间活动,而成为一种民间的艺术形式,流传于乡野剧团,成为草根文学中的一大代表。最具有典型性的当数贵州的傩堂戏。傩戏是广泛分布各个地区的,主要有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山西、内蒙古,它的形态也是各异的,有傩戏、师道戏、师公戏、队戏等。这些都是我们民间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的见证。
二、傩戏之艺术形态
由于傩最初是用来祭祀驱鬼之用,所以它和巫的表演形式应该是有相似之处的。巫是远古人民交感思维的产物,它作为沟通人和神的中介,借助于语言和某种神力同神达到交流,传递人们的美好愿望和期待,同样的傩亦是如此。据《周礼。夏官·方相氏》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赏,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殴疫。大丧,先柩;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殴方良。”从这段话中可以推测出如下几点:首先,傩表演里有个重要的人物--方相氏。他头戴着黄金四目假面,身穿黑色的衣服,披着熊皮,手拿着盾牌和刀戈,推测可能和原始的兽图腾崇拜有关。
其次,方相氏身后跟着一百多人组成的傩队,在叶长海的《中国戏剧史》中被称为“侲子”。而它的目的也很显然,除了有驱逐疫病之外,在发丧的时候还有赶走邪恶鬼怪的作用。
到了汉代又增加了十二神,无怪乎,在戏剧界把傩的表演作为宗教剧的雏形,可见其还是具有相通性的。
而在现代,傩的艺术形态又发生了变化,可以说这一变化使得傩更接近于傩戏了。
在周涛的《中国民间文学概论》中,认为傩戏是面具戏的始祖。并且对湖南的傩戏做了较详细的介绍。湖南傩戏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傩戏中的“正本戏”,是巫师作法事中的程序之一。剧目有《发功曹》、《白旗仙娘》。二是小型戏曲,其剧本人物基本脱离法事,有了一定的故事情节。还有一类就是戏剧化程度很高的大型剧目,已没有了宗教仪式的明显痕迹。湖南傩戏四大本分别是《孟姜女》、《龙王女》、《庞氏女》和《大盘洞》。很显然,这些都是经历了岁月的沉淀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地区的发达程度不同,傩戏的作用也会有所侧重。
三、傩戏之文化内涵
关于傩戏中的文化内涵是相当丰富的,且众说纷纭,在这里只选取其中两种说法,略作讨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论文.doc
- 2015建筑学开题报告.doc
- 2015建筑工程开题报告.doc
- 2015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题目.doc
- 2015幼儿教育课题开题报告.doc
- 2015建筑工程毕业论文.doc
- 2015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doc
- 2015建筑工程硕士毕业论文.doc
- 2015建筑工程管理开题报告.doc
- 2015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doc
- 2025年乡村全科执业医师考试综合分析试题及答案.docx
- 高档别墅装修项目实施方案计划.docx
- DB37_T 4642-2023 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要求.pdf
- T_JSSAE 002-2021_汽车混合动力系统分类.pdf
- T_KJDL 015-2021_物联位置网应用倾斜摄影数据技术规范.pdf
- T_KCH -009-2021_智慧水务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术语.pdf
- T_JSJTQX 18—2021_江苏省内河船闸维护潜水作业规程.pdf
- T_LCAA 004—2020_养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技术规范.pdf
- DB37_T 4643-2023 波纹钢管涵洞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
- T_JXTX 0003—2021_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金含量的测定泡塑吸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