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与方法论选修课作业.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哲学与方法论选修课作业科学哲学与方法论选修课作业

作业二: 《科学哲学与方法论》 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 关键词:环境 资源 可持续发展战略 环境规划 1 环境问题与环境科学 1.1环境问题的分类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以及由此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不利效应。 自然灾害问题(第一环境题) 人为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2)生态破坏 1.2环境问题的产生 人口的增加,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导致生态问题开始出现。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导致环境污染的出现。 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沙漠化、荒漠化;森林锐减;草场退化、土地退化;湖泊的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生态平衡的破坏往往出自人类的贪欲与无知,过分地向自然索取,或对生态系统的复杂机理知之甚少而贸然采取行动。 2 人口问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是: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指数增长:指在一段时期内,人口 数量以固定百分率增长。 倍增期:表示在固定增长率下,人口增长一倍所需的时间。其计算公式为: Td=0.7/r 其中:Td —倍增期; r—年增长率 2.1人口发展状况 图一:近200年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图二:新中国人口的自然变动 时期/a 平均人口增长率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全世界 1000—1750 1750—1800 0.4 0.4 0.4 1800—1850 0.7 0.5 0.5 1850—1900 1.0 0.3 0.5 1900—1950 0.75 0.8 0.8 1950—2000 1.1 2.3 1.9 表一:近1000年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每年平均人口增长率 由上面的图和表格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1)年龄结构两极分化; (2)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3)我国人口发展特点:人口增长速度快、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男女性比比偏高、人口分布不均、人口素质有待提高; (4)我国人口发展趋势:自然增长率趋于稳定、死亡率继续下降、农村人口比重大、生育率较高。 2.2人口问题对资源的压力 图三: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 从图表可以看出,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资源的的压力来自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等。 2.2.1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 我国水资源总量: (1)年降水量约为60000m3 相当于全球降水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   (2)我国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7225×108 m3; (3)多年地下水资源量8288 m3。 以上三项合计,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108 m3,居世界第六位。然而我国人均水资源量 2700 m3,不及世界平均值的1/4。 2.2.2人口对矿产资源的压力 图四:1990年中国矿石产量、人均占有量与世界比较 我国当前矿产资源的形势是:地质勘查资金短缺,控制储量不足。由于后备储量不足,进入90年代石油开始进口;到本世纪初,煤炭将消失生产能力1.9亿吨;铜铅生存能力将消失40%,铁锰生产能力将消失10%。 2.2.3中国的能源问题 (1)人均能源资源和人均消费量不足 (2)能源分配不均 (3)能源构成以煤为主 (4)工业部门消耗能源所占比重较大 (5)农村能源短缺,主要以生物质能为主 2.3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范围和自然条件下,维持人-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环境功能不遭到破坏的前提下,人-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活动的阈值。 国际人口生态学界将世界人口容量定义为: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下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的大小。 人口学家普遍认为中国人口的极限为16亿,到21世纪中期将达到16亿。2010年中国人口总数将控制在14亿 。 3 社会的发展 3.1环境理论观 人依靠自然生活同时又是改变自然的力量;人既改造自然又依赖自然;人变革自然又必须顺应自然;人控制自然条件又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人支配自然力又受自然力约束。这样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既包含适应,又包含冲突,是有冲突的和谐。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克服如下两种片面的观点。一种观点过分夸大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力量,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将自然视为纯粹供人类利用的对象,不顾自然规律,强调人统治自然和人对自然界的主宰作用,这是生态唯意志主义的反自然的观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