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瓣状甲的类型、分布与遗传方式
第 24 卷 第 4 期 人 类 学 学 报 Vol 24, No 4
2005 年 11 月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Nov. , 2005
瓣状甲的类型、分布与遗传方式
对陕西周至县某村的调查
郝卫国1, 边建超1 , 朱 萍1
( 1.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上海 200032)
摘要: 瓣状甲是存在于我国北方许多汉族人 群中的一 种性状, 其 表现为 小趾趾 甲分瓣。我 们通过 对陕西
省周至县某自然村的入户调查发 现, 瓣 状甲的 频率为 79 17% , 其中 男性为 81 48% , 女 性为 76 67% , 性别
分布无统计 学差异( 2 = 1 09, P = 0 295) 。瓣 状甲可为 单侧或 双侧发 生, 男 性和女 性的单、双 侧瓣状 甲频
率无统计学差异( 2 = 2 94, P = 0 23) 。13 个年龄组间瓣状甲的频率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对 2 个 完整的三
代家系和 51 个核心家系的系谱分 析, 发 现瓣状 甲的遗 传特点 与常染 色体单 基因显性 性状一 致。因此, 我
们认为, 瓣状甲是一种单基因显性性状, 具有不 同的表 现类型, 既可 单侧发 生, 亦可双 侧发生, 其分 布无性
别差异, 但有年龄差异。
关键词: 瓣状甲; 类型; 分布; 遗传方式; 汉族
中图法分类号: Q987;Q34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3193 ( 2005) 04 0319 09
1 引 言
瓣状甲是我国北方许多汉族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性状。其具体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小
趾趾甲分瓣, 目前未发现其对健康有明显影响, 仅略感不适。关于这种性状, 迄今未见于生
物医学文献, 而仅见于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 1 2] 。这种性状在民间被称为骈甲、骈趾或小
脚趾复形。我们根据其特征将其命名为瓣状甲( petaloid toenails, PTN) 。
根据民间传说, 瓣状甲与明朝初期源自山西的大移民密切相关。现今很多地方的汉族
人群都认为自己的祖先来自山西省洪洞县[ 4 5] , 并将瓣状甲作为山西移民后裔的标志。洪
洞县大槐树公园祭祖堂里的两付楹联: 举目鸹窝今何在, 坐叙桑梓骈甲情 、 谁是古槐底
下人, 双足小趾验甲形 , 也提示着瓣状甲与源自山西的大移民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山西
一带的移民情况和民间传说, 我们推测瓣状甲可能起源于山西一带的古代汉族人群, 随移民
向全国各地扩散。对其在我国不同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进行研究有可能为我国汉族人群的划
分和人群间亲缘关系的确定提供一定的依据和简便的指标。为此我们对陕西省周至县某村
居民进行了调查, 以期初步阐明瓣状甲的类型、分布和遗传方式。
收稿日期: 2005 04 20; 定稿日期: 2005 08 18
作者简介: 郝卫国( 1977 ) , 男, 汉族, 陕西人,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硕士研究生, 专业方向为分子与遗
传流行病学。
通讯作者: 边建超, E mail: jcbian@ shmu. edu. cn; jcbian@ sohu. com
3 20 人 类 学 学 报 24 卷
2 对象和方法
2 1 调查对象
以陕西省周至县某汉族自然村的全部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2 2 调查方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