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D-论我国城市高房价的制根源
PAGE
PAGE 8
论我国城市高房价的制度根源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孟星
内容摘要:城镇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以来房价呈不断上涨的总体趋势。高房价与住房制度设计有关,也与现行的财税体制与官员考核机制等制度激励有关。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滞后,迫使更多的人只能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自然也推动房价了房价的上涨。抑制高房价的关键即在于改革现行财税体制及官员考核机制,同时继续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弥补房改缺陷,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关键词:房价 住房保障 城镇住房制度
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价走势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尤其是1998年以后,住宅价格不断上涨。以上海为例,1995年,新建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为2477元/平方米,2009年则为12364元/平方米,十多年间,每平方米涨了近万元。(见下图)不仅是上海,全国住房平均销售价格总体皆呈上涨趋势,其中有三个时期涨幅比较明显,即2003-2004年、2007年及2009年。特别是2009年,部分城市房价不断创新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3-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售价各月环比分别上涨0.2%、0.4%、0.6%、0.8%、1.0%、2.0%、2.8%、3.9%、5.7%,连涨9个月,涨幅逐月扩大。
在房改过程中,面对房价的快速上涨,中央也数次采取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2005年至2006年密集推出抑制房价的政策。但调控过后,2007年房价继续上涨,并且几乎是逐月上涨。针对2007年房价的暴涨,中央在2008年初开始继续对房地产实行紧缩性的调控,但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自行救市, 2008年9月7日,西安市政府出台《关于恢复房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市民购买商品住房给予一定比例的政府财政补贴,补贴的比例从0.5%到1.5%不等。
国务院重提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2009年初开始,房价大幅上涨,一些城市在短短几个月间房价几乎上涨一倍。
高房价具有自动调整资源向大城市的聚集、防止出现“大城市病”的作用。但毋庸置疑,高房价也具有很多的危害,由于住房易成为投机的对象,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会形成房地产泡沫甚至泡沫经济,最终破??宏观经济环境。同时,高房价还将加大贫富差距,形成“住房有产阶级”与“住房无产阶级”的分化, 此处借用日本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在其《土地经济学》一书中的说法。野口悠纪雄指出,由于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地价高涨,造成“土地有产阶级”与“土地无产阶级”的区别。在高地价的地区能够购买土地的人,只限于“土地有产阶级”,“土地无产阶级”很难加入“土地有产阶级”的队伍。
造成他们之间的矛盾,甚至一些百姓对住房改革产生怨言。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统计年鉴数据进行整理
二、城市高房价的制度根源
(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缺失
住房制度改革不仅使城市建设资金得以良性循环,也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居住条件,以上海为例,1991年,市区人均居住面积仅6.7平方米,而至2009年,上海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17.2平方米。但住房制度改革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革目标偏差。在住房改革实践中,将市场化理解为自有化。尤其是1998年后,为扩大内需,住房改革成为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工具。二是重“售”轻“租”。把住房制度设计为让更多的人买房,政策鼓励居民购房而不是租房,买房的人多了,房价自然会涨。为促进居民买新房,旧公房也多以成本价出售。同时大量拆迁仍可居住的旧房屋,代之以新建公寓房,使我国城市化成本越来越高。三是住房结构失衡。我国人口多且家庭规模呈不断小型化趋势据统计,我国平均家庭户规模1999年为3.63人/户,2006年为3.13人/户。上海1978年为3.8人,2008年仅为2.7人。
,家庭规模的缩小并不需要许多的大户型住宅,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开发商却片面追求大面积,平均套型面积从2001年的约82平方米,增大到2006年的130多平方米,从而造成房屋总价过高。2006年政府发文明确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规定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小户型建设的政策效果并不理想。
(二)现行财政与官员考核制度助推房价
在房价问题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利益是不一致的。中央政府将住房视为消费热点,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居民购房,以拉动内需;将房地产业视为支柱产业,希望房地产业发挥较大的关联作用,拉动整体经济增长。而在支持房地产业发展的同时,房价也在不断地上涨。而房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如可能产生泡沫经济,造成贫富两级分化等,最终由中央政府承担。因此,中央政府会对房地产市场不断进行调控。但在调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