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隋唐法律制度综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讲 隋唐法律制度 一、主要法律 (一)隋《开皇律》 杨坚即位后使命高颖、郑译、裴政等人,酌取魏晋齐梁各朝法规,制定出《新律》,于开皇元年十月颁布。开皇三年(583),隋文帝特敕命苏威、牛弘等人本着删繁就简、疏而不失的原则,重新修定新律,成《开皇律》,定律文五百条,十二卷。, 《开皇律》在篇目上与北齐律基本相同,共有十二篇,即: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隋文帝推行“以轻代重”、“尽除苛惨之法”的主张。“除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千余条”。改北周杖、鞭、徒、流、死等刑种,为笞、杖、徒、流、死五刑;死刑法定为绞、斩两种,废除北周的枭首、车裂、磬等酷刑。 减轻徒流罪的处刑幅度,改北周流刑五等为流刑三等,并缩短距离,分别为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一律不加鞭,改北周一至五年的五等徒刑,为徒一年、徒一年半、徒二年、徒二年半、徒三年五等,并且取消附加的鞭笞刑,改北周鞭刑为杖刑,杖六十至杖一百五等,改北周杖刑为笞刑,笞十至笞五十五等。 隋朝的刑制改革,不仅从法律上废除了枭首、车裂等酷刑,而且废除了墨、劓、非、宫等肉刑,是历史的一个进步,也是隋代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一种反映。为唐朝的刑罚制度奠定了基础。 隋代五刑制的出现,标志着封建刑罚制度趋于成熟,并直接影响到唐代。 《开皇律》将北齐律的“重罪十条”发展为“十恶”大罪。《隋书·刑法志》载,开皇律的“十恶之条”,“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 隋代“十恶”能够有效地维护封建皇权与封建国家的统治,唐后各代相继承袭,以至成为不能轻易变更的定制。 (二)隋《大业律》 大业三年(607)新律修成,定名为《大业律》。 其内容与《开皇律》基本相同,条文仍为五百条,篇目有所增加,变十二篇为十八篇,名例、卫宫、违制、请赇、户、婚、擅兴、告劾、贼、盗、斗、捕亡、仓库、厩牧、关市、杂、诈伪、断狱律。 隋炀帝以“推心待物,每从宽政”相标榜,删去原律十恶之条,“其五刑之内,降从轻典者二百余条,其枷杖决罚讯囚之制,并轻于旧”。 但由于社会阶级矛盾急剧激化,隋炀帝 “更立严刑”,“益肆淫刑”,敕令天下盗窃以上罪,不分轻重,一律处斩。大业九年(613)诏“为盗者,籍没其家”。又恢复轘、枭首、灭九族等酷刑。上行则下效,地方官吏也“各专威福,生杀任情”。 沈家本《沈寄簃先生遗书·历代刑法考》“观于炀帝之先轻刑而后淫刑,与文帝如出一辙。文淫刑而身被弑,炀淫刑而国遂亡,盖法善而不循法,法亦虚器而已”。 (三)唐《武德律》 武德四年(621)诏裴寂等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参照《开皇律》撰定律令,于武德国七年颁布,是为《武德律》,计十二篇,五百条;篇目与《开皇律》同,仅删除隋律苛细五十三条。 与律同时制定的,有《武德令》三十卷,《武德式》十四卷。 (四)唐《贞观律》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修改《武德律》,至贞观十一年(637)完成《贞观律》,十二篇,五百条。 《贞观律》有一些新变化。 第一,创设加役流刑,作为减死之罚 创设了流三千里、居作三年的加役流制度,取代了断右趾等残酷的肉刑,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替代死刑的比较适当的手段。成为封建后世固定不变的制度。 第二,改革“兄弟分居,连坐俱死”之法 贞观年间,以配官为奴或者流配的形式取代了以往族刑连坐“兄弟惧死”之法,缩小了族刑连坐的死刑范围,反映了当时的封建刑法制度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进步。 第三,以大法的形式,明确了比附类推所应遵循的法律原则 为防止审判官吏任意比附出入人罪,在《贞观律》中明确规定了类推所应遵循的原则。其中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称加者,就重次;称减者,就轻次”。 《贞观律》不仅具有完善的内容,而且构筑了唐律的基本模式,以致成为唐代世代相袭的定制,很少予以删改。 又从武德以来发布的诏敕三千余件中,定留七百条,编为《贞观格》十八卷,又编定《贞观令》三十卷及《贞观式》。这次修定律令,是以开皇律令为蓝本,内容改动较大。 (五)唐《永徽律》 唐高宗时期,以《贞观律》为基础,命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等人修律,于永徽二年颁布,名曰《永徽律》,仍为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