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高》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登高》是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唐代诗歌的发展趋于成熟,体裁扩大,诗体完备,诗家辈出,风格多样,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唐诗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唐诗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很重大。 《登高》一诗是诗人于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今天的奉节)所作。当时,安史之乱虽已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隙而起,互相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时代的苦难,个人的艰辛,再加上好友的相继辞世,让诗人感到无限的孤独和郁闷。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长年的漂泊,万分的孤独,再加上百病缠身,反倒更增添了诗人心头的悲凉。全诗给人苍凉雄浑、沉郁悲壮之感。要导学本课即是要引导学生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抓住诗歌的意象,进而把握意境,体会诗人苍凉雄浑、沉郁悲壮的情感。 二、说导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诗歌鉴赏应“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古诗如浩瀚之海,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让学生自己在诗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所以教师要通过长期导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的方法。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学目标。 1、叶圣陶先生曾说“诗要反复地读,词要低回地诵”,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总结鉴赏方法是本课的着力点。掌握方法,分析得更准,理解得更透,读得会更动情,感悟会更深刻,受益会更多。因此,我把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通过意象挖掘意境和情感作为本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之一。 根据新课标中“要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之二: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2、学生观决定教育观。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新课改的精神所在。要实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间平等合作、探究、交流,也需要师生进行平等对话。因此我把教师主导下的多层平等对话作为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之一。 根据诗诗歌讲究韵律和节奏,通过教师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唐之韵》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同时通过反复吟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所以将多种形式的吟诵及点拨作为过程与方法之二。 3、教育的本质就是塑造人。让学生从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那种爱国爱民情怀中汲取一点精神养料,是本节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关注点。基于此,我把导学重点放在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诗歌的情景关系,品味诗歌的意境上;把导学难点放在理解诗人悲自然之秋、生命之秋的同时,去更深入地理解诗人悲国家之秋、社会之秋——即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上。 综上所述,本节课就是在师生平等对话和探究交流中让学生去感受诗之美,领悟诗之情,学习诗之法。学习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是导学重点,汲取诗人的精神养料是导学难点。 三、说引导、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1、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会多处灵活运用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抓住朗诵,也就是抓住诗歌教学的“牛鼻子”。“以声达意”、“以声移情”、“以声传情” 可带领学生较快地走近诗人,走进文本,感受诗情,触摸到融于诗歌中的诗人的情怀。 2、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我在鉴赏诗歌意象,体会情景交融艺术手法时,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抓描写意象的关键词并体会其作用,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通过意象挖掘意境和情感,从而突破教学重点。 3、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有限,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理解诗人的悲人生之秋、社会(国家)之秋存在困难,因此在导学中运用课件补充诗人杜甫生平的有关重要的信息以及进行简要的点拨就很有必要了。 在体会诗歌的悲情美环节,我会恰当运用提问点拨法,引导学生思考,突破导学难点。 4、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影像资料、背景音乐,变抽象为直观,变无声为有声,丰富教学内容。 与以上设想相对应,将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入情悟理。 四、说学情(学生具体情况简析) 这里主要说的是一中的学生。一中无论是奥赛班还是平行班,学生的素质都很高,功底也很扎实,加上一中一直在践行“高效课堂”并取得了很大成效,因此学生课堂上的主动性应该有所体现,而教师导学的过程要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目前尚不清楚学生有无预习时间,如果没有必然会对导学案上预习案的落实有较大影响,从而对整个课堂产生一定影响。还有一点就是不清楚学生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8V11.1培训课件9U8V11.1新版功能介绍生产制造幻灯片.ppt VIP
- GB_T 9711-2023 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pdf VIP
- 1kv母线调试报告.pdf VIP
- 过滤实验-课件.ppt VIP
- GB_T 14264-2024 半导体材料术语.pdf VIP
- 消防系统的联动常见故障.ppt VIP
- (完整版)供应商合规管理制度 .pdf VIP
- JBT 12786-2016 升降工作平台 术语与分类.pdf VIP
- 2024东南亚电商市场报告.pptx VIP
- 第七单元 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开展,探究丝绸之路 学习任务单 苏科版初中信息科技七年级下册.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