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PAGE
投稿兼职请联系:2355394692
PAGE 11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投稿兼职请联系:2355394692
2016届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高二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
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30题,共45分)
1.有学者认为 19世纪的一群文学作家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地记述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这群文学作家的作品( )
A.开创了近代浪漫主义文学先河
B.打破了东西方文化隔离坚冰
C.体现了近代人类知识综合趋势
D.推动了工业社会价值的重塑
2.俄罗斯2008年版历史教材中指出:“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压垮”新经济政策的是( ) A.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C.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D.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3.西汉察举制和隋朝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是( )
A.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到一些德才兼备之士
B.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扩大了统治基础
C.以儒家思想作为挑选人才的唯一标准
D.皇帝和高官主考的形式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
4.“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
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而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是在人被
进一步解放之后。”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A.罗马法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 B.罗马法的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C.罗马法导致了自由市场的形成 D.罗马法维护了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
5.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囯”代替“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 ( )
A.摆脱不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 B.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C.丰富了汉语言文字 D.本身文化程度不高
6.朱自清先生《这一天》中曾激情洋溢地写道:“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创作这一篇文章的背景是(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7.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历史现象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宣布实行全民抗战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建立
8.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
①辛亥革命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②民族工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③日本侵略使中国民族意识高涨④新文化运动冲击传统思想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最近两年“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名字不断涌现。这些称呼来源于各地农村,虽然名称不同,但性质一样,都是村务监督机构。这反映出(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以健全 B.以法治国理念深入广大农村
C.基层民主制度逐步走向完善 D.村民已真正实现了自治
10.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推出的欧洲援助计划被丘吉尔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也有人说“马歇尔计划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对“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最正确的理解是( )
A.该计划的长远目的是控制欧洲国家
B.赤裸裸地公开干涉他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
C.其深刻的政治意图在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
D.极力遏制和打击高涨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11.清初《扬州竹枝词》中写道:“乡音歙语兼秦语,不问人名但问旗。半是新城半旧城,旧城寥落少人行。移来埂子中间住,北贾南商近识名。”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商品经济向农村开始渗透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