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中国文学批评史》.doc
9.《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受周扬的委托,复旦大学成立了以刘大杰为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编写组,并于1964 年编写出版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册。该册包括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三编,每编都有绪论,分别概述该编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分章节详加叙述。该书的编写力求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展过程和文学理论斗争的实际情况。但在具体的编写过程中,作者却避免了简单化的倾向,尽量从批评史本身的规律和特点出发,依据文献材料对批评家的文论思想作全面客观的分析,而不是强调唯物与唯心、进步与落后、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对立与斗争,即使对像庄子、沈约、司空图这样一般被看作落后保守,追求虚无的唯心主义、形式主义的批评家,作者也凭事实说话,尽量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而该书较少当时同类著作中普遍具有的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左”的倾向。
原由刘大杰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册,也于1979 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了新版。同时,实际由王运熙、顾易生负责主编的中、下册,也于1981 年和1985 年分别出版。以上两套批评史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两套书确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内容全面。从时间上看,两套书都是从先秦一直通到近代,堪称名副其实的全史;从范围上看,两套书都不限于传统的诗文评,小说、戏曲理论在书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其次是阐释详明。两套书自称都力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社会分析、阶级分析的方法对古代文论的思想内涵进行理论剖析,而不以材料的铺排考订为能事。但书中也难免有简单化、教条化之处,如敏泽认为作家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艺术趣味,特别是作家在现实生活中的阅历,是决定作家艺术风格的最重要、最关键、最基本的因素。根据就是毛泽东说的“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这样一个哲学道理。于是作者得出结论:“对于哲学是如此,对于文学或文学风格的理论也不例外。”这就太僵化了! 又如钟嵘认为诗歌具有“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的功能,敏泽说这表现了钟嵘的典型封建地主阶级的观点:“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使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安’于自己贫贱地位,并使‘幽居’的士大夫因此而得到精神上解脱的慰藉的工具。”这也未免有点牵强附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