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满族民居分析报告.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分析 04景观班 李雪妮 第一部分------满族民居 满族,现有人口982.1余万人。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 满族信仰萨满教,崇拜祖先,佛教在其生活中也有影响。 17世纪初,建州女真左卫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创建了八旗制度。1635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废除旧称“诸申”(女真),改族称为满洲,次年即帝位,定国号为“清”。 10月顺治帝从盛京(沈阳)迁都北京,建立了清朝。 与贵族不同,居住在东北农村的满族人,其住房继承了传统的建筑形式 传统民居的形式和当地自然条件关系 院落围以矮墙 ---让更多的阳光落在庭院中 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这句俗语形象、集中的反映了满族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 “口袋房”,又叫“斗室”,因其形如口袋和斗形而得名。一般是3间或5间,坐北朝南 万字炕 卧室筑有南、北、西三面构成的火炕,这是满族卧室的最大特点。火炕又称转圈炕、拐子炕、蔓字炕等等火炕既住人又取暖,深得满族群众喜爱。满族入关后,火炕在北方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推广。 满族的窗户分上、下两扇,用破衣败絮为原料经日晒而成的窗户纸糊在窗户的外边,一方面可以避免窗档中积沙,另一方面可避免窗纸因冷热不均而脱落。 “窗户纸糊在外”这也是“东北三大怪”之一。 上下两扇都可以从窗洞上简单的拆下。平时只开启上面一扇,类似于上悬窗,开启后用支杆支在下窗上以便固定。有时会把两扇窗都拆下,只留下空的窗洞取得最好的视野和通风效果,同时便于清洗 每户人家都要在这里置一神杆。杆子的顶部是风磨铜顶,包着一块红布,有时会放一锡制或木制的斗子。杆顶下约一尺左右横置一短杆。神杆根部放3块石头,称为神石。有些古老的满族民居,还会在神杆后筑影壁,影壁墙头装饰雨搭。 传说这都是满族人用来祭祀努尔哈赤的。努尔哈赤起兵之前,曾放山挖过人参,神杆就是他挖参使用的索拨拉棍,所以被我们叫做‘索伦杆’;3块神石象征着努尔哈赤放山时野炊支锅做饭用的石头。还有那个斗,满族人经常在里面放些粮食、肉类喂乌鸦,满族人崇拜鹰,狗和乌鸦 建筑和庭院关系 满族的院子都很大, 一般分成前后院。 都是南北朝向, 用来种菜和晾晒粮食 建筑材料 墙:土坯,把剪碎的干稻草和泥土在一起搅拌均匀。做成方形砌体,在阳光下暴晒直至变硬,就可以承重用来建筑房屋,坚固经济,造价低,就地取材,因为东北地区斜风雨很少,所以不会受雨水的侵蚀而倒塌 稻草,木材,屋顶的架构多用松树木头搭建,采取,梁-椽-檩的简单木结构,上覆稻草,屋顶需要隔几年修葺一次,防止漏雨。建筑外形非常的贴近自然。但是现在这种民居已非常少见,大部分人都已经推倒老房子改建了砖瓦房 发展和村落的形成 随着人口的增加或者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除正房外,又建有东西厢房和南向而中间留有门洞的门房,形成“四合院”的布局。 其特点是:院内靠门洞的地方建一矮墙,称为影壁。影壁后竖一根八尺高左右、碗口粗的神杆,杆顶端挂有一锡制或木制的斗子。两厢南端是牲畜栏圈。正房后中间空地是菜圃,四周栽植果树或花卉。房屋四周围以横墙,自成院落,大户用砖石,小户用木栅。这样院连院,户连户,很自然地形成了堡子、营子和屯子。 传统的重视和保护 自从清朝入关以来,中原地区的满族人在修屋筑房上吸收了其他民族的风格,传统的满族民居只有东北地区可以寻到。 甚至连满语也几乎失传,现在中国能够读写满语的老学者不到30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六旬老人,曾经一统中华的民族的语言,如今已濒临灭绝 满族的传统民居非常适应严寒地区气候条件,对华北地区民居也深有影响。而且有着很高的建筑热工学的研究价值。 * * 房间格局简图 “满语活化石”之一, 正在为黑龙江某新建的满语学校备课 *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