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诗歌史.doc

中国古代诗歌史 汉诗 一.汉代文人诗的不同体式及其代表作 汉代文人诗的体式多样,主要有: 1. 楚歌,代表作《大风歌》、《垓下歌》、张衡《四愁诗》(第一首文人七言诗)等。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2. 四言诗,代表作司马相如《封禅颂》、仲长统《述志诗》等。 3. 五言诗,代表作有班固《咏史》(第一首文人五言诗),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蔡琰《悲愤诗》等。 戚夫人歌 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二、东汉文人五言诗 进入东汉以后,文人诗歌创作出现新的局面,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完整的七言诗篇也开始产生。东汉文人诗多数独立成篇,还有一些附在赋的结尾。 (一)、班固的诗 1、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其内容是西汉缇萦救父一事。这首诗先叙太仓令有罪,被押送到长安城。次写缇萦闻父言而沉痛,遂诣阙陈辞。然后写汉文帝生恻隐之心,下令废除肉刑。结尾是班固的感慨,赞扬缇萦胜过男儿。《咏史》诗按时间先后依次道来,以叙事为主,而不是像后代有些咏史诗那样重在议论抒情。此诗当是班固晚年下狱时所作,其中寄托着自己的感慨。 2、班固的《竹扇赋》今存残篇,是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原来当是系于赋尾。这 首七言诗叙述竹扇的制作过程,它的形制、功用,遣词造句质朴无华,浅显通俗。 (二)、张衡的诗 1、《同声歌》。这首诗通篇假托新婚女子口气自述。借鉴了民歌的表现手法。 2、《四愁诗》,是骚体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 全诗皆为七言句,除每章首句中间有“兮”字外,其余都是标准的七言诗句。全诗四章,按东南西北顺序依次展开。美人赠给他金错刀、翠琅玕、貂襜褕、锦绣段,诗人想以英琼瑶、双玉盘、明月珠、青玉案作为回报。然而,不是山高水深, 就是路险天寒,使他无法前往美人所在之处,难以如愿以偿,内心烦乱忧伤。这首诗有政治上的寄托,得《离骚》之神韵,是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 (三)、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秦嘉、徐淑夫妇经历过缠绵悱恻的生离死别,他们的诗文赠答也成为文学史上流转的佳话。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 秦嘉,字士会,陇西(治今甘肃临洮)人。东汉诗人。桓帝时,为郡吏,岁终为郡上计簿使赴洛阳,被任为黄门郎。后病死于津乡亭。秦嘉赴洛阳时,妻子徐淑因病还家,未能面别。秦嘉客死他乡后,徐淑兄逼她改嫁。她“毁形不嫁,哀恸伤生”(《史通·人物》),守寡终生。 (四)郦炎 五言体《见志诗》二首,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 (五)、赵壹 《疾邪诗》二首均是五言,附在《刺世疾邪赋》之后,以秦客、鲁生对唱的形式出现,二人各申己志。 “势家多所宜,颏吐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这是控诉权势成 为价值判断的唯一尺度,从而出现善恶颠倒,正义和真理被扭曲的反常现象。赵壹的《疾邪诗》所表达的感情在东汉文人诗中最为激烈,他不是一般的愤世疾俗,而是刺世疾邪。 (六)、蔡邕 《翠鸟诗》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写照。郦炎、赵壹、蔡邕的上述五言诗都作于灵帝时期,具有典型的乱世文学的特征。 蔡邕,(公元132一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 汉灵帝熹平四年,蔡邕等正定儒家经本六经文字。蔡邕认为这些经籍中,由于俗儒穿凿附会,文字误谬甚多,为了不贻误后学,而奏请正定这些经文。诏允后,邕亲自书丹于碑,命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碑凡46块,这些碑称《鸿都石经》,亦称《熹平石经》。据说石经立后,每天观看及摹写人坐的车,有1000多辆。    灵帝命工修理鸿都门(东汉时称皇家藏书之所为鸿都),工匠用扫白粉的帚在墙上写字,蔡邕从中受到启发而创造了“飞白书”。这种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为一种独特的书体,唐张怀瓘《书断》评论蔡邕飞白书时说“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蔡邕路经吴县,见一个挑夫在江边用三根木棍捆成三脚架,挂着一口大铁锅烧水。火点燃后,他就去挑水去了。燃烧的木材在噼啪声中散发出一种梧桐木特有的香味。蔡邕好奇地上前一看,原来一块老桐木板正着了火在燃烧着。他连忙把这块木头抽了出来熄灭了火,双手捧着,细细端详,爱不释手。这时烧火的挑夫回来了,责问蔡邕为何抽掉他生火的木材。蔡邕说:“你知道吗?这是一块很好的梧桐木,是作琴的好材料,你却当柴烧了。你肯卖吗?多少钱?”挑夫说:“既然你有用,就拿去用好了”。蔡邕深深地感谢挑夫。回到住地就动手把它雕成一张七弦琴,因琴尾正好在烧焦的地方,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