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_梁思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建筑史_梁思成.doc

梁思成在东北大学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完成了第一本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中国建筑史》。在二战的炮火中,他曾经挽救了日本古城奈良,却未能留住深爱的北京古城墙。他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是一位真正具有文化视野的建筑大师。   梁思成,建筑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林徽因的丈夫。早年受父亲影响,受过正统的中国古典文化教育,后到美国留学。回国后,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完成第一本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是把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当成命根子的人。   梁思成,是清末大学者,政治家梁启超的长子。维新变法失败,梁启超逃亡日本。梁思成出生在日本东京。十一岁回到北平。梁启超很注重儿女们的国学教育。在家里设学堂。每逢寒暑假,便在家中开课。亲自给他们讲《论语》,《孟子》。1915年,梁思成考入清华学校,就是当时的留美预备学堂。他学业优秀兴趣广泛,既是体育健将,又是合唱团团员,还会吹小号,长笛。梁启超此时已渐渐消隐于历史舞台。他更希望他的儿女们能够专攻文化,从事学术研究。   而这时梁思成的梦想是当一个雕塑家。他最终却没有成为雕塑家。他的人生道路离不开两个人的影响,一个是他的父亲梁启超,还有一个就是才女林徽因。   1920年,曾被诗人徐志摩苦苦追求的林徽因随父亲从英国回到北平。19岁的梁思成第一次见到17岁的林徽因,当他敲开林家的大门,一个小仙子一样的美丽女子站在他面前,聪慧的目光如水晶莹。第一眼便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而林徽因的一番话则改变了梁思成的人生。梁从诫:当我父亲第一次去拜访我母亲时,她刚从英国回来,在交谈中,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我父亲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我母亲告诉他,那是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父亲喜爱绘画,所以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   这是两个个性如此不同的人。林徽因活泼热情,梁思成稳重深沉。然而,因着共同的志趣和理想,两颗心越来越近。这时,在父辈的安排下,两人结伴到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   宾大有个藏书丰厚的图书馆,建筑系的教授也很有名,而梁思成沉迷于看书画图也是出了名的。有一次,中国同学相约出外郊游,梁思成仍在画图,同学们与林徽因打赌,问她是否能请得动梁思成一同出游,林徽因特意换了身儿好看的衣服,神采飞扬地敲开梁思成的画室,梁思成饶有兴趣地跟林徽因讲起了他正在研究的一处古建筑的结构,林徽因好几次想打断他……最后林徽因硬着头皮跟他说:跟我一起去郊游吧,我都跟人打过赌了,你不去太不给我面子了,梁思成却说:你跟他们去玩吧,我还要画图,林徽因只好失望地一个人走了,这样的事情在这对小情侣间常有发生。   宾大建筑系老师经常布置一些别出心裁的作业,他们有时让学生为毁损的建筑做修复设计,有时让学生重新设计凯旋门,纪念柱。每当此时,林徽因总是很快就画出草图,然后,又会因为采纳不同的修改意见而丢弃这张草图,灵感不断,反反复复。就在她认为自己不可能完成这个设计时,梁思成来到她的身边,以令人惊叹的绘图功夫,迅速,清晰而准确把林徽因富于创造性的图纸变成精彩的设计作品。林徽因也承认自己是个兴奋型的人,而梁思成的沉稳和林徽因形成了最好的互补,他们之间的这种默契与合作,在以后共同从事的事业中,一直保持了一生。   从美国回国后,梁思成受聘于东北大学,在那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后回到北平,参加中国营造学社,开始了长达八年的中国古建筑野外勘查和测绘工作,为编写《中国建筑史》收集资料。   “桥是那么伟大,但也能娇小妩媚。秦少游为“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的绚丽景色所动,李肩吾爱看“直下小桥流水,门前一树桃花”,欧阳修更痛快,他偏喜欢“独立小桥风满袖”,多么潇洒!”这段文字出自梁思成的野外勘测笔记,谁能说这时的梁思成不更是一位诗人呢。   从青年时代到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始终没有放下过手中的三角尺和鸭嘴笔。他喜欢画钢笔画,也喜欢画水彩。而他画得最多的是古建筑精湛的建筑图和建筑设计图。那是无数个灯下的不眠之夜,发现之后的记录,思索之后的创作……早在宾西法尼亚大学时,梁思成就发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惟独中国,我们这个东方古国,却没有自己的建筑史。那时他就立志要写一本中国建筑史。1931-1937年间,为了收集编写中国建筑史的资料,梁思成与当时营造学社的同仁们跋山涉水,跑了200多个县,调查研究了2000多座古建筑和早期造像石窟。当时的中国民生凋敝,他们的野外调查也异常艰苦。在一篇调查日记里这样写着:“6月28日,……行三公里雨骤至,避山旁小庙中。六时雨止,沟道中洪流澎湃,不克前进,乃下山宿大社村周氏宗祠内。终日奔波,仅得馒头三枚(人各一),晚间又为臭虫蚊虫所攻,不能安枕尤为痛苦”。就是这样,他们却甘之如饴。当一次次他们在山野间发现那些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的古建筑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