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符号学研究第一辑.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符号学研究第一辑.doc

英文版《中国符号学研究》(Chinese Semiotic Studies)第1辑内容 简介 ????????????? 本文稿由顾嘉祖教授供稿 英文版《中国符号学研究》(Chinese Semiotic Studies)第1辑已于2009年7月16日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篇幅相当于汉字52万,定价 52元 现将其内容介绍如下。 内 容 简 介 一般介绍: 第1期是创刊期,本刊特邀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中国语言与符号学会会长胡壮麟教授和中国语言与符号学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国际符号学研究所所长张杰教授撰写创刊辞。 胡壮麟教授的创刊辞 胡壮麟教授的创刊辞新颖、独特,与大多数充满官话、套话的内地创刊辞不同,他从存在于中国公元前5800—4700年间一块石碑图象的分析中引出符号和符号学的广阔内函: Sign is natural and realistic Sign is imaginative, creative, and poetic Sign is knowledge, history, and culture. Sign is God. 胡壮麟教授在短短的15行(132个单词)的英文创刊辞中用最生动的语言、最直观的图象和最通俗易懂的方法向人们展示了符号学的研究对象和符号的特性,显示了当代中国学术大师的风范,也为本刊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 张杰教授的创刊辞 张杰教授代表主办单位撰写的创刊辞言简意赅,突出了刊物的生存发展哲学。张教授指出,也许英文版《中国符号学研究》“还是处于襁褓之中的婴儿,也许她的啼哭声还那么的稚嫩,但是她毕竟呱呱坠地了。哪怕她举步维艰,然而她毕竟是我国第一本英文的符号学研究刊物!她构筑了中国符号学研究新平台,打开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符号学交流之窗”(中文译文)。 张杰教授在创刊辞中指出,《中国符号学研究》作为中国第一家英文版符号学刊物“不应该是温室的花朵,而应该在暴风雨中成长”(中文译文),在艰难困苦中经受锻炼,发展壮大。 张杰教授的创刊辞为办好刊物注入了巨大的信心和力量。 ? 本辑刊登的学术论文 本辑共刊登来自中国、美国、芬兰、德国和意大利等5国的作者的论文共16篇,其中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湾地区)作者的论文10篇,外国作者的论文6篇。本辑把握作为创刊号的学术含金量 与国内和国际上的其他刊物普遍注重创刊号一样,本刊也十分注重第一辑的学术含金量,尽量做到精心设计,精心修改,精心策划,日以继夜地工作(本人一般晚上要干到凌晨4-5点才休息),希望第1辑能成为中国与国际符号学界有长期保留价值的学术文献,而要做到这一点的最有效的办法是邀请国内外一批优秀的作者为本刊第一期撰稿。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征稿。 我们在第1期中刊登了国际符号学会会长Eero Tarasti教授的论文(芬兰)、国际符号学会名誉会长Roland Posner的论文(德国)、国际符号学会副会长李幼蒸教授的论文(中国)、国际符号学会副会长Richard lanigan的论文(美国)、国际符号学会主管财务的领导成员Susan Petrilli的长篇 论文(意大利)、当代意大利著名符号学家Augusto Ponzio的长篇论文和美国符号学家、美国符号学会副会长John Deely的超长论文(约5万字)。 胡壮麟教授的认知符号学论文代表了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 当代中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语言与符号学会会长胡壮麟教授在本辑中发表了认知符号学领域的最新学术论文。认知符号学是国际符号学的前沿学科,胡教授的论文理论性强、信息量大,代表了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中国符号学研究工作者如没有机会读到这篇论文有可能成为一件憾事。 ? 中国学者的动态符号学研究受到国际关注 在第1辑的中国作者中还包括中国语言与符号学会副会长陈治安教授等的论文、中国语言与符号学会副会长张杰教授等的论文、中国语言与符号学会前秘术长辛斌教授的论文、中国语言与符号学会副秘书长熊学亮教授、顾嘉祖教授的论文、中国语言与符号学会常务理事郭鸿教授的论文、台湾大学蔡秀枝教授、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李战子教授等的论文。 在第1辑的中国作者的论文中, 应该说每一篇都有特色,因为如没有特色,将来读者是不会将第1辑长期保留的, 很可能如其他许多刊物一样读过就被扔掉,而我们的目标是盼望第一辑能长期保留在符号学研究工作者的私人书架上,而要做到这一点可谓任重而道远,因为人们是否要将它长期保留完全是个人行为,需要时间的检验,尽管编者对此抱有希望。 既然第1辑中由中国作者撰写的每一篇论文均有特色,似乎就没有必要对每篇论文作一一介绍,应该留给读者来鉴别。然而,由于符号学界和其他知识界人士一样有过多崇信欧美而轻中国学术的倾向,因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