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功能性甜味剂.doc
PAGE
PAGE 18
第四章 功能性甜味剂
本章要点
功能性甜味剂的种类
功能性单糖的物化性质与甜味特性
功能性单糖的生理代谢性质
功能性单糖的加工及应用
功能性低聚糖的加工及生理功能
功能性低聚糖的种类、性质及其应用
甜味剂是指能赋于食品甜味的一种调味剂,而功能性甜味剂(Functional Sweeteners)是指具有特殊生理功能或特殊用途的食品甜味剂,也可理解为可代替蔗糖应用在功能性食品中的甜味。它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最基本的,对健康无不良影响的,它解决了多吃蔗糖无益于身体健康的问题。
二是更高层次的,对人体健康起有益的调节或促进的作用。
功能性甜味剂分为四大类:
(1)功能性单糖,包括结晶果糖、高果糖浆和L-糖等。
(2)功能性低聚糖,包括低聚异麦芽糖、异麦芽酮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乳酮糖、棉子糖、大豆低聚糖、低聚乳果糖、低聚木糖等。
(3)多元糖醇,包括赤藓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氢化淀粉水解物等。
(4)强力甜味剂,包括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纽甜、二氢查耳酮、甘草甜素、甜菊苷、罗汉果精、甜蜜素、安赛蜜等。强力甜味剂的甜度很高,通常都在蔗糖的50倍以上。
功能性甜味剂以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既能满足人们对甜食的偏爱,又不会引起副作用,并对糖尿病、肝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功能甜味剂将是21世纪发展的方向。它对发展食品工业,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章主要讲述功能性单糖和功能性低聚糖。
功能性单糖
自然界中的单糖有很多种类,如葡萄糖、果糖、木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等;单糖几乎都是D-糖,其中属于功能性食品基料的仅D-果糖一种,这是因为
它具有以下几种独特的性质:
(1)甜度大,等甜度下的能量值低,可在低能量食品中应用。
(2)代谢途径与胰岛素无关,可供糖尿病人食用。
(3)不易被口腔微生物利用,对牙齿的不利影响比蔗糖小,不易造成龋齿。
由于果糖(如不特别标明指的是D-构型,L-糖将特别标明)具有优越的代谢特性和 甜味特性。因此,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深入系统地对它加以研究,80年代开始工业化生产。果葡糖浆是果糖含量较高的一种产品。
L-糖在自然界很少存在,因为它不是机体糖代谢酶系所需的构型,其不被人体代谢,因而没有能量。但其化学和物理性质如沸点、熔点、可溶性和外观等都一样,而且它们的甜味特性也相似,L-糖能够代替D-糖加工出相同的食品,是一种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低能量的功能性甜味剂。
一、功能性单糖的物化性质与甜味特性
果糖是人类最早认识的自然界中最甜的一种糖,在蜂蜜中的含量最为丰富。1792年, 德国L?wity在分离结晶葡萄糖时,发现并分离出一种会阻碍葡萄糖结晶的糖。1843年, Mitscherlich对这种糖物质作了系统的研究,发现这种物质在水果中的含量比较丰富,故 称为“水果糖”,后定名为“果糖”。
果糖是己酮糖,其分子式为C6H12O6,分子量180,相对密度1.60(20/4℃),熔点103~105℃。水溶液中果糖主要以吡喃结构存在,有α和β异构体,与开链结构呈动态平衡。果糖的互变异构体如图4-1所示。
(一)果糖的物化特性与甜味特性
1. 物化特性
纯净的果糖呈无色针状或三棱形结晶,故称结晶果糖 (Crystalline fructose);能使偏振光面左旋,在水溶液中有变旋光现象;吸湿性强,吸湿后呈粘稠状。
结晶果糖在pH3.3时最稳定,其热稳定性较蔗糖和葡萄糖低;具有还原性,能与可溶性氨基化合物发生美拉德褐变;与葡萄糖一样可被酵母发酵利用,故可用于焙烤食品中。果糖不是口腔微生物的合适底物,不易造成龋齿。果糖的净能量值为15.5kJ/g,等甜度下的能量值较蔗糖和葡萄糖低,加上它优越的代谢特性,因此是一种重要的低能量功能性甜味剂。
2.甜味特性
果糖是最甜的天然糖品,甜度一般为蔗糖的1. 2~1.8倍。
温度、pH和浓度都会影响果糖的甜度,其中温度的影响最明显,温度降低,甜度升高。
除了高甜度的特性外,果糖的甜味独特,图4-2是两次甜度的试验结果。味蕾对果糖的甜味的感觉比对葡萄糖和蔗糖快,消失得也快。使之能很好地应用到饮料和其它多汁食品中。果糖甜味的快速消退,不会掩盖食品的其它风味,有利于保持食品原有的风味。
果糖还具有很好的甜味协同作用,可同其它甜味剂混合使用。10%的果糖和蔗糖的混合溶液(果糖/蔗糖=60/40)比纯蔗糖的10%的水溶液甜度提高30%,50/50的果糖蔗糖混合物的甜度为纯蔗糖的1.3倍。这种协同机制在果糖与其它高甜度甜味剂,如糖精钠、蛋白糖的混合使用中显得更加突出。一方面可使甜味剂甜度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可减少或清除糖精钠或蛋白糖的苦涩味及其它不良后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