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庄新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义庄新考.doc

PAGE  PAGE 9 两 宋 义 庄 新 考 张 文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提要:关于两宋义庄之研究,数十年来颇有成就,其中尤以义庄之统计成果最为丰富。从梁庚尧先生首创之后,常建华、王善军、李文治、江太新等先生继而为之,使义庄之数量不断增加,内容不断丰富。不过,其中一些细节似可商榷。鉴于目前学界对于两宋义庄问题一般已不再重复研究,而是转引上述成说。为此,有必要对其中一些微瑕做出修订。 关于两宋义庄之研究,可谓成果丰硕,专论范氏义庄者如陈荣照先生之论文 陈容照《论范氏义庄》,《宋史研究集(第17辑)》第427~452页,台北:国立编译馆,1988年。 ,以及Denis Twitchett之论文 Denis Twitchett《The Fan Clan’s Charitable Estate,1050-1760》,Confucianism in Action,ed.David S.Nivison and Arthur F.Wright(Stanford,Calif.1959)pp.97-133.转引自陈容照《论范氏义庄》,《宋??研究集(第17辑)》第449页。 ;综论义庄者如王日根先生之论文 王日根《宋以来义田生成机制论》,《厦门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皆此中之佼佼者。然学界用力最多者,乃两宋义庄之统计。截止目前,此类成果主要有四项:一为梁庚尧先生所作《南宋义庄分布及规模》统计表,共40项 梁庚尧《南宋的农村经济》(以下简称梁著)第310~315页,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 ;二为常建华先生所作《南宋义田、义庄建置表》,共61项 常建华《宗族志》(以下简称常著)第321~32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三为王善军先生所作《宋代宗族义田建置情况一览表》,共68项 王善军《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以下简称王著)第64~68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四为李文治、江太新两先生所作《宋代族田表》,连祭田(9项)在内共67项(原为69项,系由于印刷错误将赵葵义庄与张持甫义庄各重复一次所致) 李文治、江太新《中国宗法宗族制和族田义庄》(以下简称李著)第49~53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以上四项研究成果,将有记载之宋朝各地所立义庄搜罗甚详,为两宋义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不过,由于义庄问题所涉及之史料广泛而庞杂,难免白璧微瑕,其中一些细节存在可商之处,姑修订如下: 1.石允德义庄 王著第65页。 。 所依据之史料为《渭南文集》卷三七《石君(允德)墓志铭》。其文云:“晚与族人吏部公昼问议同作义庄以给族之贫者,会吏部下世,君乃与其子提刑宗昭将终为之,而君又殁,提刑亦殁,善之鲜克举如此。”据此来看,石允德义庄并未克就。 2.石子重义田 梁著第312页、常著第323页、王著第65页、李著第50页。 。 所依据之史料为《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二《知南康军石君(子重)墓志铭》。其文云:“族党有贫不能自活者,买田捐金以振业之。”所谓“振业之”,所指不明,从宋人有关用法来看,一般指出资赞助对方打理生业。如《克斋集》卷一二《傅县丞(瑾)墓志铭》云:“(瑾)尤笃于亲族,不能自振业,则经济其家。”两者文义类似,均指帮助对方打理生业,与义庄“赡给”族人有别,故存疑待考。 3.沈焕义田 王著第65页。 、汪大猷义庄 常著第321页。 。 所依据之史料为《絜斋集》卷一四《通判沈公(焕)行状》、《宋史》卷四○○《汪大猷传》。按《絜斋集》卷一四《通判沈公(焕)行状》云:“乡闾有丧不能举,女孤不能嫁者,念无以助,闻会稽有义田,惠浃穷乏,其称甚美。乃请于乡老、乡大夫,为之表倡。二公欣然意合,果于集事。以公乡评所推,属所以讽谕者。君不惮劳苦,告谕谆谆,诚意孚格,乐助者甚众。未几,得田数百亩,储峙有所,职掌有人,出纳有给。”所谓乡老、乡大夫者,据《延祐四明志》卷一四《学校考·本路乡曲义田庄》引楼钥《义庄记》所载,系指史浩、汪大猷等人,这些人与沈焕一样,皆为地方望族。经沈、史、汪等人的共同努力,创立了四明义庄,其宗旨在于救济仕宦后人之贫乏者,与家族义庄性质不同。此事梁庚尧先生已辨其详 梁庚尧《家族合作、社会声望与地方公益:宋元四明乡曲义田的源起与演变》,载《中国近世家族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出版品编辑委员会,1998年。 ,可参见该文。 4.赵希瀞义庄 梁著第311页、常著第323页、王著第66页、李著第50页。 、赵静斋义庄 王著第66页。 、赵德椽—赵崇义庄 梁著第311页、常著第322页、王著第66页、李著第50页。 。 所依据之史料为《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五《安抚殿撰赵公(希瀞)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九《松山赵氏义庄规约跋》、《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