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前六章期末知识点汇编.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和来源按存在状态分为两种1)气溶胶状态:粉尘、烟、飞灰、黑烟、雾2)气体状态: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硫酸烟雾和光化学烟雾等。室内空气污染按污染物质进入大气中是否发生变化分类1)一次大气污染物: 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2)二次大气污染物:二次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而生成的污染物。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大气污染来源: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自然污染源是指自然原因向环境释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火山喷发、深林火宅、飓风、海啸、土壤和岩石的风化及生物腐烂等自然现象。人为污染源:按污染源空间分布:点源、线源、面源、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不同: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按主要大气污染物分类:燃料燃烧、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氟氯烃(CFCs)、水蒸气等,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的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和上述那些微量气体,则称为“温室气体”。光化学烟雾、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在阳光照射下,大气中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剂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有时带紫色或黄褐色);其主要成分为臭氧(O3)和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还有其他酮类和醛类。硫酸烟雾:大气中SO2等硫氧化物在有水雾、含有重金属的悬浮颗粒物或氮氧化物存在时,发生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TSP、PM10总体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d≤ 100μm 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d ≤ 10μm工业分析煤的成分的表示方法(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干燥无灰基)工业分析( proximate analysis )测定煤中水分、挥发分、灰分和固定碳。估测硫含量和热量,是评价工业用煤的主要指标水分:一定重量13mm以下粒度的煤样,在干燥箱内318-323K温度下干燥8小时,取出冷却,称重? 外部水分将失去外部水分的煤样保持在375-380K下,约2h后,称重? 内部水分挥发分:失去水分的试样密封在坩埚内,放在1200K的马弗炉中加热7分钟,放入干燥箱中冷却至常温再称重固定碳失去水分和挥发分后的剩余部分(焦炭)放在800?20?C的环境中灼烧到重量不在变化时,取出冷却。焦炭所失去的重量为固定碳灰分:煤中不参与燃烧的矿物质的总称.其含量和组成因煤种和粗加工的不同而异.我国煤炭的平均灰分约为25%要确切说明煤的特性,必须同时指明百分比的基准,常用的基准有以下四种:收到基:锅炉炉前使用的燃料,包括全部灰分和水分空气干燥基:以去掉外部水分的燃料作为100%的成分,即在实验室内进行燃料分析时的试样成分干燥基:以去掉全部水分的燃料作为100%的成分,干燥基更能反映出灰分的多少干燥无灰基:以去掉水分和灰分的燃料作为100%的成分燃煤计算,(理论需氧量、理论空气量、实际空气量、实际烟气量、污染物浓度、空气过剩系数)燃料燃烧的理论空气量建立燃烧方程式的假定空气组成:20.9%O2和79.1%N2,两者体积比为:N2/ O2 = 3.78燃料中固定氧可用于燃烧燃料中硫主要被氧化为 SO2不考虑NOX的生成燃料中的N在燃烧时转化为N2燃料的化学方程式为CxHySzOw燃烧方程式:燃料重量 = 12x+1.008y+32z+16w理论空气量:煤 4-9 m3/kg,液体燃料10-11 m3/kg看书例题P40例题2-1空气过剩系数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以α表示,α通常1理论烟气体积理论空气量条件下,燃料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烟气体积,以Vfg0表示。看书46页。大气层结构,五个圈层大气圈垂直结构1.对流层(~10km左右)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全部的水蒸气,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而且天气变化复杂,对人类活动影响最大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m平均降温0.65oC强烈对流作用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2.平流层(对流层顶~50-55km)同温层-对流层顶35-40km,气温-550C左右同温层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至平流层顶形成逆温层集中了大部分臭氧没有对流运动,污染物停留时间很长3.中间层(平流层顶~85km)气温随高度升高而迅速降低,顶部气温可达-830C以下对流运动强烈,垂直混合明显4.暖层(中间层顶~800km)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高气体分子高度电离,存在大量的电子和离子-电离层5.散逸层(暖层以上)气温很高,空气稀薄空气粒子可以摆脱地球引力而散逸大气压力的垂直分布:压力总是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大气密度和压力变化规律基本相同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