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_颐和园汇编.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导游词_颐和园汇编

口试导游词?颐和园 ? 讲解顺序: 1:开场白 2:历史沿革 3:东宫门 4:仁寿殿 5:玉澜堂 6:宜芸馆 7:乐寿堂 8:德和园 9:结束语 ? (共4073字) 开场白(略) ? 颐和园原名叫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十四年。清末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把清漪园改称叫颐和园。它占地面积有29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约占1/4,湖区面积约占3/4。按照功能可分为宫廷区和园林区。宫廷区又分为,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和以乐寿堂为中心的帝后生活区;园林区又分为,以万寿山前山中轴线为中心的风景游览区和昆明湖景区。整个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外游客到北京的必游之地。 ? 颐和园的位置在北京的海淀区,位于北京城的西北方向。辽金时期这里曾建有金山行宫,山被称为“金山”;水域被称为“金海”。元代时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下挖出一个石瓮,于是山改称叫“瓮山”水域改称叫“瓮山泊”。又因为瓮山泊在元大都西面,而且景色妖娆,所以这里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就出现了“西湖”的美誉。明代时在瓮山上建了圆静寺,后来陆陆续续出现了“西湖十景”“西湖十寺”等景观。这为乾隆皇帝营造清漪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 ? 在清朝乾隆十四年的冬天,皇帝下旨,开始疏浚西湖。次年,将“瓮山”改称叫“万寿山”,“西湖”改称叫“昆明湖”,着手大规模兴建清漪园。清漪园是乾隆皇帝为母祝寿所建,按照一池三山的格局,连续施工15年,建成的规模宏大,风景秀美的皇家园林。并题诗“何处燕山最畅情,无边风月属昆明”,来表达自己对清漪园的情有独钟。 ? 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颐和园经历了“三毁三重建”的坎坷命运。 ? 三次被毁分别是:第一次被毁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城,皇家园林被大火烧毁,其中就包括清漪园,就是后来的颐和园。第二次被毁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颐和园被外国列强占领,园中珍宝被洗劫一空。第三次被毁是在清逊帝溥仪退位以后,颐和园常年无人治理,园中杂草丛生,垃圾遍地。 ? 三次重建分别是:第一次重建是在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城以后。1886年,光绪十二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重修清漪园,取“颐养冲和”之意,把清漪园改名叫颐和园。第二次重建是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以后,1902年慈禧回京,动用巨款重修颐和园。第三次重修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颐和园经行了大规模的清理和整治,使得颐和园涣然一新。这次大修陆陆续续一直持续到今天。 ? 1998年,颐和园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那好,现在我就带您走进这颐和园,感受一下“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皇家园林。 ? 在颐和园东宫门外,有一个过街牌楼,东面写着“涵虚”,西面“罨秀”。意思是说颐和园是山水广阔,捕捉天下秀色于一园的皇家园林景观,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 过了涵虚罨秀坊,一路向西,我们可以看到照壁,照壁的正前方就是颐和园的东宫门了。抬头门匾上写着“颐和园”三个字,据说是光绪皇帝的手书。“颐和”二字是颐养精神、心平气和的意思。寓意颐和园是慈禧太后养老的地方。 ? 东宫门面阔五间,中间开三门,门口立有一对铜狮。上台阶的时候,您注意一下,台阶中间镶嵌着的这块雕刻精美的云龙石,俗称叫龙垫儿。这块石头可是从圆明园安佑宫废墟上移植过来的。 ? 进入东宫门,我们可以看到仁寿门,仁寿门三个字是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 ? 门内立有一块太湖石,这块太湖石的学名叫“寿星石”。寿星石所在的这个院子是仁寿殿前院落。院落的四个角还有四块太湖石,象征春、夏、秋、冬。院子的中间立有一尊神兽,龙头、鹿角、牛蹄、狮尾,浑身火麒麟。这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祥瑞神兽,有辟邪和分辨善恶的本领,叫铜麒麟。它是从长春园二宫门前移植过来的,本来是一对,其中一只被英法联军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 仁寿殿前月台两侧摆放着铜龙、铜凤。铜龙凤象征龙凤呈祥,实际作用是香炉。按照礼制龙应该放在内侧,凤应该放在龙的外侧。可这里龙、凤的摆放位置是凤在内侧,龙在外侧。为什么这样摆放呢?因为当时光绪年间,皇帝虽为一国之君,但形同虚设是个傀儡皇帝,说话不算。真正把持朝政的是慈禧太后。那象征慈禧的凤就放在了内侧,龙就放在了外侧。寓意慈禧和光绪的关系“凤在上,龙在下”。在铜凤的底座上还刻有“天地一家春”的字样。“天地一家春”曾经是慈禧在圆明园中,她居住宫殿的名字。在慈禧垂帘听政以后铸造的陈设上全都被要求刻有“天地一家春”,可见慈禧在当时的权利可谓是一手遮天。 ? 仁寿殿是一座“座西朝东”的大殿,原名叫勤政殿。重修颐和园以后,取《论语 雍也》篇中“知者乐,仁者寿”的典故,改勤政殿为仁寿殿。也就是说心怀仁德和施行仁政的统治者,能够长寿的意思。 ? 仁寿殿是皇帝在颐和园中举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如皇帝上朝听政、接见外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