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孟郊的经历来看《游子吟》的创作意义.docVIP

从孟郊的经历来看《游子吟》的创作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孟郊的经历来看《游子吟》的创作意义.doc

从孟郊的经历来看《游子吟》的创作意义   摘 要:《游子吟》是孟郊的代表作,作品中表达了一名普通母亲对孩子的深深疼爱,本文主要针对孟郊的经历来看《游子吟》的创作意义。   关键词:孟郊经历;《游子吟》;创作意义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首五言古体诗诗名为《游子吟》,出自唐代的一位著名的诗人――孟郊。因为其对具有母亲无私疼爱孩子的意义,因此该首诗被写入小学课本,寓意让学生懂得母亲的疼爱,成为小学生必读诗文及学习的榜样;因为其包含了一个儿子对亲情的歌颂,表达了母亲对孩子内心深处最深挚和最伟大的母爱,因此受到大家的追捧,为世人津津乐道。   《游子吟》这首诗创作的根本出发点是歌颂人世间为伟大的母爱。首先,它主要以儿子对母亲的思念为前提,思念起出远门前母亲在油灯下为自己缝制衣服的情形,简单又朴实的场景,描绘出母亲为儿子所做的奉献,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其次,儿子认识到亲情的可贵,但是迫于生活及仕途的压力,不得不离开母亲,文章最后将母爱的光辉升华到一定的高度,衬托出内心最为柔软的心灵,即想念母亲。孟郊《游子吟》是他五十岁时写于现常州溧阳市的诗词,创作背景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概述:(1)家庭背景;(2)仕途受挫;(3)与母亲长期分离。   一、家庭背景   孟郊(751-814),字东野,出生于湖州市武康镇(即现在的浙江德清县),   在孟郊小时候,家境较为穷苦,一家人常常会为生活所困,直至老年时,也一直没有摆脱贫苦的日子。孟郊从小不喜欢与人往来,很难融入到朋友之中,因此性格比较孤僻,对以后的生活会产生影响。在孟郊成年后,生活上的压力较大,一方面需要照顾年迈的母亲,另一方面,自己也要生存。为了生活,他将希望寄托于仕途,因此过着四处流浪的日子,居无定所,导致长期与家人分离,聚少离多,这种生活导致他思家心切。   二、仕途受挫   孟郊一生比较穷苦,仕途多有不顺,前半生与仕途之路无缘,后半生才踏入仕途之路,但是并未遂心意。在孟郊50多岁的时候,才得到溧阳县尉的职位,他并没有将这个小官职放在心上,依然纵情山水,懈怠了公务,于是县令就将他的俸禄减半。他总共参加过三次考试,在他41岁的时候,参加过进士考试,但是结果名落孙山。他将希望寄托在考试上的梦想落空,因此心中非常难过,难过之余写了《下第》这首诗,用朴实的语言描述并记录自己失败的心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他继续奋发图强,下定决心再次参加考试,但是结果仍然没有希望。他的梦想又一次落空,这次他更加伤心欲绝,写了《再下第》这首广为流传的好诗句,抒发自己仕途失意的情感。   在母亲,好朋友等劝说和深深的鼓舞下,他心情逐渐恢复良好。在他46岁的时候,第三次参加考试,这次进榜,满足了他想做官员的梦想。然而事事难料,在他满心欢喜,以为可以舒展他的抱负之时,却不料更为失望。他在官场努力做事,但是直至他51岁时,才被赋予小小的溧阳县尉这个卑微的职位。   由于孟郊多次考试未中,境遇屡次不公,加上官场之间虚伪和欺诈等的本性让他讨厌,他看透世间人情淡薄。因此孟郊不把溧阳县尉这样卑微的官职放在眼里,仍然以诗人的姿态自居,吟诗作词,这就导致县令不满,所以将他的俸禄减半,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仕途更是前途渺茫。   三、与母亲长期分离   由于生活所迫,长期在外漂泊,因此长期与母亲分离。在其仕途的过程中,饱受官场的世态炎凉后。在他看来,最值得想念的是家中年迈的母亲。   此首诗为了纪念儿子对母亲的爱,以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为他缝制衣服的普通情景铺垫,开头两句简单朴实,由“针”和“线”最普通的两件东西,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心意,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第三句和第四句的描绘重心是母亲,通过母亲的内心对儿子的担心和忧虑,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表现的淋漓尽致。儿子临行前,文中的描写用“一针一线”,一方面希望儿子早点回家,一方面又怕儿子好久不回,又将衣服缝的细密,代表了世间千千万万的母亲对儿女的那份感情。   总之,《游子吟》是一首歌颂伟大母爱的诗歌。孟郊在家庭背景贫苦;官场受挫;与母亲长期分离的痛苦等背景下,结合自己内心的感受,最终创作而成。著名的诗人苏轼曾经评论称该首诗“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简单的说,这首诗,虽然写作上没有华丽的辞藻来修饰,但是用情至深,感人肺腑,简单易懂,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参考文献:   [1] 范新阳.论孟郊苦吟的心理机制[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2]马奔腾.孟郊的诗歌创作与道家精神[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3)   [3]郭顺玉.在怨愤与苦愁的心狱中挣扎──浅析孟郊的创作心态[J].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