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贯》题材来源考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五贯》题材来源考辩.doc

《十五贯》题材来源考辩   【摘 要】朱素臣《十五贯》的题材来源于以下四大方面:第一,熊友蕙和侯三姑的故事最早可追溯到《后汉书?李敬传》;第二,熊友兰和苏戍娟的故事则是根据明代的拟话本《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改编而来;第三,况钟、周忱和熊氏兄弟四人都是取材于历史真实人物;第四,昆曲《十五贯》中娄阿鼠败露等问题,是在传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的结果。究其题材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是为了与朱素臣的改编作对比,更能突出其对前人的继承和突破。   【关键词】朱素臣;《十五贯》;题材来源;《错斩崔宁》;况钟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65-02   清代传奇《十五贯》是苏派作家朱素臣的代表作,该部传奇是根据历史故事加以改编、整理而成。对于《十五贯》的题材来源,学界虽有相关考证研究,但都较为散乱,且有考订不详者。本文结合相关史料重新梳理,使其线索更加清晰明了。   一、鼠盗与误解的故事源自《后汉书》   剧中的第一条线索是熊友蕙和冯氏养媳侯三姑的故事。鼠?ソ鸹芳笆?五贯钱(纸币)于墙壁鼠穴中的故事情节与《后汉书李敬传》鼠穴中得珠及?c珥的情节极为相似。《后汉书李敬传》中记载:   “汝南李敬少时迁赵相,奴於鼠穴中得系珠及?c珥相连,以问主簿,主簿曰:‘前相夫人昔亡珠不知所在,疑其子妇窃之,因去妇。敬送珠付前,相惭乃还去妇。’”[1]   笔者将两个故事的情节制成表格进行对比如下:   表格清晰地呈现《十五贯》与《后汉书李敬传》在故事情节上的沿袭。因此,可以推定《十五贯》中熊友蕙与侯三姑这一故事情节取材于《后汉书?李敬传》。   二、熊友兰和苏戌娟的故事源于《错斩崔宁》和《警示恒言》   剧中第二条线索熊友兰和苏戌娟的故事主要源于明代冯梦龙《警示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而《警示恒言》的故事又源自话本《错斩崔宁》。冯梦龙是在《错斩崔宁》的基础上改编、整理为《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收入他的《警示恒言》中。我们不难发现,朱素臣创作的《十五贯》虽然题材来源于最早的《错斩崔宁》,但是从《十五贯》的题目和情节发展上来看,也继承了《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中的优良因子。首先,史料记载朱素臣为明末清初人,且与李玉和李渔是同时期的好友,其卒年在1701年后。[2]冯梦龙生卒年为1574-1646年,必长于朱素臣,这是继承的必备前提。第二,苏州派这一群体,为及时提供剧班演出所需的剧本,需要大量的题材进行改编创作,很多戏剧家的传奇作品都是取材于当时盛行的“三言二拍”,这是继承可能性的外部因素。第三,朱素臣将题目精简为《十五贯》,在情节安排上多处体现《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中所突出的“巧”字,这是继承的内证。   三、况钟、周忱及熊氏等人物与《明史》、《况太守集》   《十五贯》中的况钟这一人物形象取材于历史人物。据《明史?况钟传》记载,况钟作为苏州太守十二年,深得民心,与包龙图、海瑞齐名。史料言其“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1]他成为《十五贯》中廉洁清官的典型,替熊友兰、熊友蕙兄弟和苏戍娟、侯三姑平反冤案。   明史列传中同样记载,江南巡抚周忱实有其人,并且同况钟一样,是一个公正廉明的清官。据《江西省人物志》记载,江南赋税沉重,周忱巡抚江南时,与知府况钟“曲计”减免苏州税粮70万石。江南每年有大量的漕粮运往北京,运粮成了江南民众的重负。宣德六年(1431),周忱提出改“支运”为“兑运”,大大减少民运路程,减轻劳役。岁有余粮,用于修圩、筑堤、浚湖、疏河等民工口粮。[3]《明史》中亦有记载周忱的许多惠民政策,他与况钟通力合作,千方百计为百姓谋利益。而《十五贯》中的周忱完全与历史史料中记载的真实形象相背离。他不仅是况钟的上级长官,同时也是一个官架子十足的官僚主义者,是况钟平反冤案的最大阻力。作为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况钟和周忱,同时出现在《十五贯》中,他们又同在吴中地区任职为官,这就给《十五贯》的人物形象刻画创作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性和故事的戏剧性。   另外,在《况太守集》中,也有熊友兰和熊友蕙兄弟二人及平反冤案一事:   “(况公)折狱明断,有奇冤无不昭雪。有熊友兰、友蕙兄弟冤狱,公为雪之。阖郡有包龙图之颂,为作传奇,以演其事。惜一切谳断,不能尽传于世。”[4]   由此可见,况钟为二熊平反冤案也是来源于历史上真实的故事,并且其影响很大,常被搬上舞台,但可惜的是,真实的况钟断案未能尽传于世。因此,情节是否为朱素臣传奇《十五贯》中所描述的那般是无从知晓的。   四、昆曲《十五贯》况钟断案情节与《魏书?司马楚之传》   朱素臣把况钟引入传奇之中,既是对况钟的颂扬,又增加创作传奇的真实性,符合读者内心的期望,正因为第十三出《梦警》中况钟的出现,使读者可以预知传奇的结局: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