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当配角.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当配角.doc

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当配角   “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   我1952年进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老师们在摸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元素教学的过程中,带领我们学习表演,试探着前行,总不得要领。终于有幸在1955年遇到了苏联女专家列普科芙斯卡娅,传授斯氏体系的最新成果“形体行动方法”。感受很深,收获极大,夯实我表演的基石。   可以说,学习国外的各种表演体系、流派伴随我一生。   中国话剧界是非常谦虚好学的,特别是学习外国的经验热情极高,这或许是因为话剧这个剧种有外国种的基因吧!其实,我们学习国外的这些学派,多是过了时的。我们在二十纪五十年代,学习的是俄国二三十年代的斯氏体系。八十年代,找回了德国的布莱希特的“间离派”,也是二三十年提出的。“方法派”是斯氏体系于1925年之后在美国发展的。抓时机找空隙学习格氏方法是他六十年代的。九十年代,学习布鲁克,实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踏进二十一世纪,跟潮流,赶时髦,学习日本铃木方法,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这半个世纪里,我们在不停地在学,诚心诚意地学,追着人家在学。   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从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经历了六十多年的演剧生涯的检验,知道什么学派切实有用,对新的表演潮流有清醒的鉴别,冷静的反省。我们当然要不断学习世界上新兴的东西,学习就是要鉴别,以此充实自己在实践中被检验有实效的理论和方法,必须在充分总结自己艺术实践基础上的学习才是有益的,就是说,要做到“以我为主”!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当配角”。   我认为:斯氏体系是演员演戏的根基。世界上曾有过许多好演员,人们都在记录、传颂他们的表演,能讲出他演得如何好,那段台词说得怎么动人,做什么动作,感觉多么绝妙。可是谁也说不清,演员是怎么才能做到的,他心里是怎么回事儿。传统说法就说这个演员是天才,有灵性。还一种说法是演员演技高超,可是都是些什么演技呢?当时自己心里怎么会出现这样的过程说不清楚,更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达到这样的表演,谁也说不清,没有人知道怎么会达到这个水平。时至今天,科技前所未有的发达了,可是,现在的演员也说不清自己心里究竟是怎么进入角色创造的。世界上只有斯氏体系把演员心里的事儿说清楚了。没有第二个人。斯氏的贡献是历史性的贡献:发觉人的有机天性,创造性地提出体验艺术的演技!   梅耶荷德、瓦赫坦戈夫都是师从斯坦尼体系的,他们的学说是斯氏体系在苏联时期的发展。格洛托夫斯基也是学习斯氏体系结合梅耶荷德、瓦赫坦戈夫的学说自己在波兰研究发展的。“方法派”是斯氏体系在美国的发展。   值得思考的是,斯氏体系在中国有没有发展呢?中国话剧界前辈从三四十年代就学习斯氏体系,最初,翻译斯氏体系的表演诸元素,作为《表演学习笔记》在演员手里传来传去,一边演戏,一边研究,亦步亦趋摸索求进。到五十年代,苏联当时的表演书籍、争论文章都及时地翻译、报道,引起我们如饥似渴的学习探讨。后来,北京、上海请来苏联的表演理论家、莫斯科艺术剧院的导演、体验派教学的教授们讲课,作报告,导戏,办班,传授斯氏体系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学习的心不能说不虔诚,学习态度不能说不认真。没有料到,突然刮起了否定斯氏体系进而对斯氏体系开展革命大批判的歪风。政治气候翻云覆雨,过了一个时期又恢复肯定斯氏体系。随着国门的开放,各种文艺思潮的涌入,以及市场化的操作,好不容易从政治批判的漩涡中挣扎出来的斯氏体系,又落入多元化的旋涡,受到商业价值的嘲弄。坚持斯氏体系教学的人员被无情的边缘化,被迫离开阵地。斯氏体系成为卖不出去的压仓的老货,无人过问了。确切地说,也不能完全说斯氏体系在中国没有发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戏剧界诚心诚意的学习斯坦尼体系,难道没有留下资料和学习经验吗?据我所知,上戏请来苏联女专家两年教学,留下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和硕果,后经朱端钧先生主持表演系借鉴苏联表演教学大纲,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上戏的表演系教学大纲。这个大纲沿用到八十年代,表演系办得很出色。这就是斯氏体系在中国上海的发展。朱端钧教学就是斯氏体系在中国的发展成就之一。而今,历史地回顾苏联女专家的授课,可以看作是上海话剧界表演和教学的升级换代,是整体水平的提升。朱端钧先生领导制定的教学大纲,是对这一成果的巩固。我们早该挖掘收集整理这些资料,传于后人。漠视这些资料将是中国学术的又一次悲哀。   要认识自己的“家底儿”   话剧这门艺术品种引进到中国已经一百多年了,人们不免要问,难道我们没有积累自己的经验吗?我们的经验是什么?经验在哪里?我们的经验是怎么传承的?怎么推广的?交响乐同样是从国外引进的艺术品种,至今八十多年,留下了不少中国风味的交响乐作品,这些民族化的交响乐总谱保留着,不时作为演奏的曲目,这是我们国家的思想精神财富。话剧界表演研究成果呢?我们不能老是伸手要别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