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之三课堂教学机智案例精选选编.doc

(延伸阅读)之三课堂教学机智案例精选选编.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延伸阅读)之三课堂教学机智案例精选选编

课堂教学机智案例 ⊙一个小孩在路上遇到一农夫钓鱼回来,便问:“老大爷,您今天钓到了几条鱼?”“我钓到6条没头的,9条没尾的,8条半截的,你猜是几条?”(答案:0条)以上是某教师发现班上许多学生6、9、8这些数字总写得不规范时,给学生讲的一段幽默故事。幽默故事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打那以后,该教师的学生写出的6再也不会无头,9字也不会无尾,8字也不会剩半截了。 ⊙课堂上,有些学生会提出一些古怪的或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必急于回答,可以将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引导,巧妙地把学生又拉回到课堂教学的主题上来。例如,有一次,钱梦龙先生执教《故乡》一文,学生突然提出一个与课文主旨毫无关系的问题:“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呢?”当时钱梦龙先生是这样应对的: 师:是啊,鱼怎么会有脚? 生:有! 师:什么鱼啊? 生:娃娃鱼。(笑) 师:啊,你真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可我没有看到过,你们有谁看到过? 生:(齐)没有。 师: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种跳鱼,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少年闰土见多识广,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提问,钱梦龙先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放失,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一次某特级教师正在上公开课,突然窗外雷电交加,天气聚变,出于本能的反射,小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正在听课的老师都为之着急,该特级教师却镇定自如,他略加思索,并对学生们说:“下大雨了,同学们可以观察一下,下雨的情景可用哪些词语来描述?雷鸣闪电是不是同时发生的?”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回答,“乌云滚滚”、“尘土飞扬”、“雷电交加”……接着该特级教师又问:“雷电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为什么?”学生们讲不清为什么了。这时该特级教师对学生们说:“这个问题,大家还没学到,到上自然课时,老师一讲,你们就明白了,现在,我们继续上课。”该特级教师对这意外事件,因势利导,方法灵活,前后只花了二、三分钟,不仅课堂秩序井然,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有位教师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讲到“美女蛇”的时候,一个男生举手发问:“老师,世上有没有美男蛇?”说完,他还得意地看了看其他同学,引起了哄堂大笑。女教师沉思片刻说:“这个同学天真好奇,问得有趣;但他问的思路不对,照此下去,可以问,有没有丑女蛇和丑男蛇呢?要知道,作者的思路是在‘美女’,是她迷人的外表,蛇是其害人的本质,‘美女蛇’比喻披着画皮的坏人……”这位教师没有因学生的哄笑而影响自己的情绪,更没有因为那位男生的提问而反感,而是因势利导,从现象到本质引导学生思考,把学生的思路拉回到正轨,既稳定了课堂教学秩序,又指导学生理解了“美女蛇”的寓意。这样处理十分得体,体现了教师机敏而灵活的教学艺术。 ⊙有位教师带着教科书急匆匆去上课,到了教室门口发现门紧关着,他用力推也没有推开。等了一会儿,上课铃响了,还不见有人开门。此情此景,着实令这位教师火冒三丈。他转身从后门走进教室,教室里顿时寂静无声。学生们都在等待“电闪雷鸣”的到来。可这位教师和蔼而幽默地说:“当今社会上的确有很多人喜欢走‘后门’。但我不喜欢,今天是个例外。以后我坚决不走,也希望同学们不要让我再走了。”学生们一下子就大笑起来,紧张的气氛也随之缓和下来。课堂教学中幽默运用得好,不仅能使自己摆脱窘况,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差距,增进师生感情,而且会使学生在有意与无意间受到认知震撼,由此产生学习热情和动力,进而掌握知识和增长智慧。 ⊙有一位教师上《匆匆》一课。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作者为什么两次用“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对于这个疑问,该教师敏锐地意识到,学生对时间的无情还感受不深,因为他们还小,他们还有很多很多的时间。于是针对这个问题,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一个人能长生不老吗?昨天已经过去,我们还能回到昨天吗?这样,就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成了这堂课的一个高潮。教师若能及时捕捉住话题的灵感、火花。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某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小学三年级的《西湖》。当讲到西湖是杭州十景之一的时候,有位学生站起来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杭州十景到底是指哪些景色啊?”那位教师显然是没有准备到这个内容,看着学生们等待答案时的充满渴求的目光,该教师坦白地说:“不好意思,同学们,老师的答案也不是很全面。那么同学们有谁去过杭州,游过西湖吗?有谁愿意来说说啊?”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回答了起来,但没有一人能说全。该教师想了想说:“这个问题,老师也说不准,等查完资料后再告诉大家。现在我们继续来了解杭州十景之一的西湖。”课后,该教师通过查资料,把答案告诉了学生。学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