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改建工程中路基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doc

公路改建工程中路基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路改建工程中路基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doc

公路改建工程中路基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 摘 要:针对公路改建工程中路基施工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同时归纳了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阐述了路基施工中需要注意的要点,以保持路基的整体稳定,从而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 关键词:公路改建,路基施工,病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8.8文献标识码:A 公路路基,是路面的支承构造物,对公路质量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路基质量的好坏是路面质量的基础。综观目前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其根本原因除车辆超载和防排水等因素外,与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只有对路基工程高度重视,保持路基的整体稳定和变形小,才能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1 路基工程存在问题、形成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1.1 路基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1)路基沉陷。由于路基工后迅速沉降,致使路面被拉裂,使路面的防水性能遭到严重破坏,在水和荷载的作用下形成大面积的路基沉陷。2)路面裂缝。由于路基工后不均匀沉降,使路面产生纵横向裂缝,随着裂缝变宽变长,进而形成龟裂、破碎、坑槽、翻浆、沉陷等各种路基路面病害。3)新旧路基结合部错台。填方路的新旧路基结合部路面出现纵向通裂,进而在裂缝处出现错台,严重时形成路基滑裂面。 1.2 形成原因 1)路基填筑材料由不同类型的土混填造成路基的抗水、压缩等性能产生局部的变异,或填土中所含石块粒径超过压实厚度的2/3以上难以碾压密实,造成工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2)路基填料的含水量不当,分层碾压厚度偏厚,碾压前未进行整平,碾压时未按规范操作,压实度检测流于形式等,造成路基压实度不足。 3)填挖交界、半填半挖路段、旧路拓宽新旧路基等处的结合部,其界面在填筑时未作挖台阶、敷设土工连接材料等妥善的处治,形成了相当大的沉降差而拉裂路面。4)在施工过程中路基排水方法不当,使路基遭水浸泡,而在其后的施工中又未进行及时的处理。 1.3 防治措施 1)必须调查原有公路路基的稳定情况,并对拟拓宽路基范围进行工程地质勘探和水文调查,分析新旧路基之间的沉降变形和边坡稳定的影响程度,确定适合的方案。2)路线设计阶段就应该对路基路面排水系统进行周密的考虑,如凹曲线底部宜设在涵洞处,超高段不能避开路堑地段时,原则上要考虑加深边沟等。笔者曾参建的某公路改建项目前1 km路段中央有2 m宽的分隔带,为了顺利排除其中的水,先在中央分隔带底部铺一层土工布,后在土工布上设纵向带有渗孔的导管,把导管与早已预埋在路基上贯穿全幅的横向管用三通连在一起,通过横向管把水排到路外,同时在埋有横向管的路肩上设置急流槽,使水流至水沟,再在上面铺一层等粒径的砾石,然后用土填到比路面低2 cm位置,这样,中央分隔带的水就可以通过导管排到路外。在超高地段,超高外弯的内侧地段设置明沟,把水直接引到埋设在路基的横向导管里,再通过横向管排到路外。通过使用,排水效果很好。3)对路基填筑材料在取土坑或借土场就应该进行土性以及含水量的调查,并严格避免不同性质的土混填。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与原有路堤的填料相同并合格的土,或比原路堤填料渗水性更强、压缩变形更小的土,杜绝使用不宜材料进行填筑。在挖方地段,挖到设计标高时,应再挖下去至少30 cm,然后再返填30 cm土质好的土,这样有利于提高挖方地段路基的稳定性。4)路基施工应通过试验段取得不同的填料及不同性能的碾压工具所选用的不同压实厚度,对填土中颗粒的最大粒径要严格控制,在路床以下每层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压实层厚的2/3,在路床范围内要控制在小于10 cm,以保证路槽顶面的平整度。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由于土的含水量对压实度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标准击实试验数据进行各项准备。路堤填筑时,要在保持填料在最佳含水量时,层层碾压,以达到设计所要求的压实度标准,在施工实践中对某些重要路段往往还把路基压实度标准提得更高,如:填前碾压达到90%下路堤1 500 mm≥93%,上路堤800 mm~1 500 mm≥95%。如果时间允许,应该尽量给路基一个沉降期,即经过一个雨季的稳定期,这样对路基日后形成的沉降有一定的稳定作用。5)构造物台背回填。构造物台背回填质量非常重要,处理不当则会发生沉降、跳车等现象,影响行车和构造物的正常使用。填料应选择水稳定性较好的材料,填筑范围应该从底顶,桥梁填到桥头搭板底,挡墙墙背填到路槽顶,长度范围:桥梁为台高加4 m,挡墙不小于50 cm宽。6)特殊路基的处理。对于地下水位高且丰富以及地面水对填方路基的稳定性及施工有影响的路段,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进行周密的调查,并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对局部地段地质情况和原来设计不同,出现局部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或者由于局部地段含水量过大造成弹簧地基的,一般常采用:换填强度较高的黏性土或砂石等渗水性材料、抛片石填筑、增设盲沟、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