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压剪筒压力型锚杆的抗浮设计与施工.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压剪筒压力型锚杆的抗浮设计与施工.doc

压剪筒压力型锚杆的抗浮设计与施工 一、工程概况 某一能源总厂某一河污水处理站工程调节池截面尺寸49.200m×47.000m,池体结构分为东、西池平底板(1200mm厚) 墙壁、斜底板(1200mm~600mm厚) 墙壁;平底板底标高-9.000m,斜底板底标高-9.000m~-4.600m。根据原设计蓝图要求,池体底板抗浮采用拉力型锚杆,即池体平、斜底板均匀设置 Oslash;180的抗浮锚杆孔,内置5 Oslash;12.0钢绞线,1:2水泥浆灌浆,抗浮锚杆桩桩端进入中风化岩层10m,单根锚杆抗拉拔承载力690KN,共计305根。 考虑到施工周期的影响,施工单位采取了先池体底板结构后抗浮锚杆的反工序施工工法,因此在池体底板结构上先期预留了 Oslash;180预留孔。抗浮锚杆桩在前期试桩施工过程中,由于调节池基坑周边土方全部回填、地下水丰富;再加上池体地质情况复杂,多为破碎的裂隙发育岩体、淤泥质软弱土加固地基,锚杆成孔设备选型不适用;以及池体底板下部的600mm厚砂垫层水系贯通等不利因素,造成施工完成平底板27根锚杆桩后,后续的278根拉力型抗浮锚杆桩无法按照原设计要求组织施工。为此,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多次协商,决定修改原池体抗浮设计方案,即调节池池体抗浮采用压剪筒压力型锚杆的设计与施工方案。 二、抗浮锚杆的设计方案 (一)设计思路 调节池底板抗浮锚杆前阶段试桩施工中,采用了锚杆钻岩机潜风冲击锤成孔,最终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孔位塌孔、堵孔、钢绞线无法下索等问题,现改用压剪筒压力型锚杆替代原设计的拉力型锚杆进行底板的抗浮设计。 1、本工程前期试桩阶段采用的锚杆钻岩机(ROC460PC-HF)潜风冲击锤成孔,设备选型不适用,如采用XY-100型或150型地质钻机(成孔孔径 Oslash;180、 Oslash;150、 Oslash;90、 Oslash;75),设备工作能力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2、为了达到原设计单孔690KN的锚固力的要求,将原设计的拉力型锚杆改成压剪筒压力型锚杆。原设计的拉力型锚杆的轴向力为拉力,拉力和孔壁剪应力都集中在孔口,为了避免拉力过大,拉破水泥芯柱和剪应力过大,使孔壁与水泥芯柱发生剪切破坏,抗浮锚杆应设计为压剪筒压力型锚杆。它的受力最大点在孔底,不在孔口;由于采用钢质压剪筒,可使锚杆孔壁剪应力峰值减小2.7倍,同时使水泥芯柱的强度大大提高,从而使锚杆的受力端远离破坏。 3、采用压剪筒压力型锚杆抗浮桩体,孔口处增加锚头,从而保证了对水池底板的锚固作用。按照原设计要求,水池底板处的锚固力应大于或等于抗浮锚杆桩的锚固力;水池底板有锚固条件的厚度取1.0m,钢铰线与水泥芯柱之间的粘接力取3.5MPa,钢绞线直径 Oslash;15.24,单根钢铰线锚固力为3500KN/m2×0.0152m×3.14×1.0m=167KN/根,3根钢铰线的锚固力为167KN/根×3根=501KN,由于501 KN690KN,孔口必须设置锚头锚固。 (二)调节池本体结构上浮力、抗浮力计算 1、计算的基本参数 (1)根据GB50086-2001规范表4.2.5-3锚索锚固体设计安全系数取K=1.8。 (2)根据CECS22:2005规程表7.5.1-2土体孔壁与水泥芯柱粘结强度取50KPa。 (3)根据CECS22:2005规程表7.5.1-1岩体孔壁与水泥芯柱粘结强度取500KPa。 (4)根据CECS22:2005规程表7.5.1-2砂垫层和岩石0.5m以上孔壁与水泥芯柱粘结强度取250KPa。 (5)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报告土体内摩擦角φ取160、C取30Kpa。 2、计算思路 考虑计算方便,先分区计算,然后整体平衡锚固力,最终总体锚固提供的抗浮力满足设计要求。 (1)水池总面积:49.2m×47m=2312.4m2 (2)平底板面积:31m×37.2m=1153.2m2 (3)斜底板面积:2312.4m2-1153.2m2=1159m2 (4)平底板总上浮力:10KN/m3×(9.0m-1.2m)×1153.2m2=89950KN (5)斜底板总上浮力:10KN/m3×(6.8m-0.9m)×1159m2=68381KN 3、平底板抗上浮力计算 (1)已施工成索27孔锚索提供的抗浮力:690KN/索×27索=18630KN (2)底板自重提供的抗浮力:(25KN-10KN)×0.9/m3×1153.2m2×1.2m=18682KN (3)底板外延部分提供的抗浮力:(25KN-10KN)×0.9/m3×2.0m×96.2m×1.2m=3117KN (4)底板外延部分上部土体重量提供的抗浮力:10KN/m3×2m×96.2m×7.8m=15007KN (5)土体粘结力抗剪提供的抗浮力:30KN/m2×7.8m×96.2m=2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