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施工时常见疑难问题的处理.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框架结构施工时常见疑难问题的处理.doc

框架结构施工时常见疑难问题的处理 建筑结构中,框架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框架结构的基本设计和特殊应力要求的设计都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对结构体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得出更合理的、好的设计方案是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的。由于近几年新规范的相继颁布执行,新旧规范有许多不同内容,针对现有规范下框架结构设计时一些疑难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框架结构 设计 原则 疑难问题 处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许多建筑体形越来越多样,经常出现一些疑难问题,而使工程人员出现对规范有不同的理解和疑问。框架结构由梁、柱、楼板等主要构件组成,其特点是柱网布置灵活,便于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延性较好,但横向侧移刚度较小,因此对层数不多,需要大空间的建筑非常适用。 1 框架结构设计原则 1.1 刚柔并济 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刚柔相济的。结构太刚则变形能力差,强大的破坏力瞬间袭来时,需要承受的力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损最后全部毁坏;而太柔的结构虽然可以很好的消减外力,但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甚至全体倾覆。 1.2 多道防线 安全的结构体系是层层设防的,灾难来临,所有抵抗外力的结构都在通力合作,前仆后继。这时候,如果把“生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某个单一的构件上,是非常非常危险的。如土建结构中多肢墙比单片墙好,框架剪力墙比纯框架好等等,就是体现了多道防线的设计思路。 1.3 抓大放小 在框架结构结构体系中具有“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的说法也是钢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简单地说,虽然整个结构体系是由各种构件协调组成一体,但各个构件担任的角色不尽相同,按照其重要性也就有轻重之分。一旦不可意料的破坏力量突然袭来,各个构件协作抵抗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最重要的构件免遭摧毁或者至少是最后才遭摧毁,这时候牺牲在所难免,让谁牺牲呢?明智之举是要让次要构件先去承担灾难。 1.4 打通关节 理想的结构体系当然是浑然一体的——也就是没有任何关节的,这样的结构体系使任何外力都能迅速传递和消减。基于这个思路,设计者要做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结构中各种各样的关节“打通”,使力量在关节处畅通无阻。在设计的四项基本原则中,“刚柔相济”,“多道防线”,“抓大放小”是设计概念中的战略问题,但要想得让这些战略思想得以实现,靠的是“打通关节”这个原则作为保证的,结构设计的具体操作,最后全都归到“打通关节”的贯彻和实施上来。 2 框架结构一些疑难问题处理 2.1 框架梁与柱的中心线宜重合 规范规定,框架梁、柱中心线宜重合,当梁、柱中心线不重合时,在计算时应考虑偏心对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力和构造的不利影响,以及梁上的荷载对柱子的偏心影响。若偏心距大于该方向上柱高宽度的1/4时,可以采用增设梁的水平方向加腋等措施。有模拟水平地震作用的研究表明,当框架梁、柱中心线偏心距大于该方向柱宽的1/4时,节点核心区除了出现斜裂缝,而且还出现竖向裂缝。因此,当梁、柱偏心距大于该方向柱宽的1/4时,应采用梁水平腋的措施,加腋的构造见《高规》6.I.3条,加腋后的梁在验算梁的剪压比和受弯承载力时,一般不计加腋部分截面的有利影响。 2.2 尽量避免短柱的出现 框架结构中由于楼梯问休息平台梁或因层高矮而柱截面大等原因,某些工程中短柱难以避免。如果同一层均为短柱,各柱刚度相差不大,这种情况下进行内力分析和结构设计安全是可以保证的。对于一层中出现少量的短柱,因为这些少数短柱的抗侧刚度远大于一般柱的抗侧刚度,在水平力作用下,会吸收较大的水平剪力,一旦地震超过设防烈度,就可能使少数短柱最先破坏,同楼层的各柱再被击破,这对结构安全十分不利。框架结构的楼梯间休息平台处若设置柱间梁时将使支架梁的柱形成短柱,为了不出现短柱,可在休息平台靠楼梯踏步处设置梯梁,再在梯梁两端设置从楼层框架梁上支承的小柱,楼梯平台板采用外悬挑处理。平台板外端不用设置柱问梁,楼梯间的短柱就可避免出现。 2.3 除个别部位可采用铰接外,应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 框架结构既要承受竖向荷载,又要承受水平荷载,因此必须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并且应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以满足规范规定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由于建筑平面和立面的需要,主体结构个别部位可采用铰接处理。 1 / 1 1 / 1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