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支转连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桥施工阶段分析.doc
简支转连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桥施工阶段分析
摘要 考虑简支转连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桥的具体特点,将理论分析与施工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进行详细的施工阶段理论分析及验算的基础上,提出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措施,从而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本文的工作对简支转连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桥的具体施工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预应力T梁 简支转连续 分析验算 质量控制
?
1 引言
作为连续梁桥施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简支转连续施工方法一般先架设简支状态的预制主梁,进而再将主梁在墩顶连成整体最终形成连续体系[1]。由于这种施工方法简单便捷,施工质量可靠,采用简支梁桥的施工工艺却达到了建造连续梁桥的目的,因此在中小跨径的连续梁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简支转连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体系转换,受力复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控制就显得分外重要。因此,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在施工阶段理论分析及验算的基础上,提出控制施工质量的方法与措施,从而确保简支转连续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2 施工阶段
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桥,跨径布置为3×30m,桥面宽度为0.5m(防撞栏)+15.5m(行车道)+0.5m(防撞栏)=16.5m。该桥横向上布置7片T梁,梁高2.0m,翼板宽1.80m,肋厚0.2m。T梁横向间距2.3833m,翼板中间湿接缝宽度为0.5833m。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每一跨布置7片横隔板,纵向间距为5.0m,横隔板厚度为0.17m。
从施工过程中结构体系的角度来讲,简支转连续梁桥的大体施工程序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先将每一片简支梁转换为连续梁后,再进行横向整体化;第二种是先将每一跨的简支梁横向整体化后,再进行纵向的连续化[2]。本文所研究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桥采用第二种施工程序,其具体细分为5个施工阶段:1预制安装每一跨的T梁并现浇横隔梁;2现浇纵向湿接缝混凝土;3现浇连续段混凝土并张拉负弯矩区预应力钢筋;4拆除临时支座进行体系转换、5桥面铺装和桥面设施施工。
3 施工分析验算
3.1 施工阶段受力分析
1 / 1
1 /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生态园林在城市中的应用.doc
- 生态学原理在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oc
- 生态学原理在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_0.doc
-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doc
- 生态袋柔性边坡防护工程复绿技术.doc
- 生态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思考.doc
- 生物防护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doc
- 用CASIO计算器编制坐标放样计算程序探讨.doc
- 用不同的土质混合填筑路堤时施工要点.doc
- 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步骤.doc
- 精品解析:北京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英语试题(解析版).docx
-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东辰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英语试题(原卷版).docx
- 精品解析:北京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 精品解析:浙江省R6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性联考数学试题(原卷版).docx
-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原卷版).docx
- 精品解析:北京市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元培学院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 精品解析: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原卷版).docx
-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十二中(川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原卷版).docx
- 精品解析:北京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学段五英语试题(原卷版).docx
-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