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汇编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目 录
一、立法背景介绍
二、重要内容解析
三、贯彻实施意见
一、立法背景介绍
(一)立法过程
1. 立法的五个阶段
酝酿阶段(2001年-2006年)
准备阶段(2006年-2008年)
起草阶段(2009年-2011年)
立项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7月)
审议阶段(2012年8月-2013年6月)
一、立法背景介绍
(一)立法过程
2.立法的艰辛历程
——《特种设备安全法(草案)》征求部门、地方意见后,无实质性进展。
——《特种设备安全法(草案)》二审后,修改量内容多,有三审不通过的风险。
一、立法背景介绍
(二)立法必要性
1. 特种设备安全形势与挑战
(1)安全形势
——国内:2012年,特种设备事故228起,死亡292人,受伤354人,万台设备起数0.41,万台死亡人数0.517。(官方数据)排在工矿商贸领域前面。
——国外:我国特种设备事故率仍然很高。罗马尼亚,2012年,36万台,共发生事故26起(10起为我们的故障),死亡事故3起,万台事故起数0.44,万台死亡人数0.083 。
一、立法背景介绍
2006年-2012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一、立法背景介绍
(二)立法必要性
(2)面临的挑战
——阶段性特征
—— 安全水平可接受程度
1999年10月3日,贵州兴义市马岭河客运索道坠落,造成死亡14人、受伤22人。 2012年,万台电梯事故起数为0.15起,万台电梯死亡人数为0.11人,均小于特种设备平均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电梯安全水平基本相当。
一、立法背景介绍
(二)立法必要性
2. 法的执行力高于条例。
法律与条例的作用。
关于法的第二十二条的实施。
3.法可以调节民事关系。
对政府监管部门、安全相关的企业以外的第三方进行约束,或对三方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
关于法的第七十三条、第四十三的规定。
一、立法背景介绍
(三)立法的重要意义
1. 加大了企业的违法成本。
经济处罚金额普遍翻了一番。最低5千,最高200万,企业严重违法罚款达50万。
——法的第八十四条与“理性经济人”假设理论的关系。
一、立法背景介绍
(三)立法的重要意义
2.引入了社会监督的因素。
——行业协会(第九条)
——社会公众(第十一条、第十二条)
“多中心秩序理论”与“多元共治”。
储气井信息公开案例。
一、立法背景介绍
(三)立法的重要意义
3.奠定了分类监管的法律基础。
——设备分类监管
《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为代表。
——单位分类监管
使用单位分类监管与安全标准化管理
——地区分类监管
江苏(115万)与西藏(6千多)的区别。设备数量不同、监管面积不同。
一、立法背景介绍
(三)立法的重要意义
4.完善了全过程监管的制度。
建立了经营环节的监管制度,提出了报废的相关要求。
从“生”到“死”,9个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监管。
一、立法背景介绍
(三)立法的重要意义
5.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理念。
没有规定行政许可实施部门的级别,为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的下放留下了空间。
改革创新与制度变迁理论、机械设备改造维修的关系。
一、立法背景介绍
(三)立法的重要意义
6.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正式建立。
一、立法背景介绍
(三)立法的重要意义
——关于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共26处)
立法过程中,质检总局内部争论的焦点。
技术规范。政府强制,是基本安全要求。一般为规范性文件,特种设备、计量特殊。
技术标准。国家、行业、地方,强制与推荐。其目的是促进技术进步。强制标准也是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与技术标准的关系。技术规范是强制性要求,是政府的意志体现;技术标准是非强制性要求,具有市场属性。
二、重点内容解析
(一)基本原则
法提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这体现了对安全生产基本方针的坚持与发展。
1.安全第一
这是一种理念,是“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根本体现。
自动扶梯加装防夹挡板。
二、重点内容解析
(一)基本原则
2.预防为主
事前监管的法律基础。自于海因里希法则、事故致因理论。
对设备、人员、单位进行监管,实施行政许可、检验检测的基础。
二、重点内容解析
(一)基本原则
3.节能环保
体现了安全发展与节约发展、绿色发展的融合,体现了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关键是进一步确定了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的制度。
法中关于节能的具体规定有第七条、第十九条。为我们将现有《条例》修改为《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条例》,扩展节能内容,提供了有力依据。
二、重点内容解析
(一)基本原则
4.综合治理
特种设备安全是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毕业生(四)【13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一套.docx VIP
- 外研版高中《英语》(新标准)必修二Unit6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附作业设计.docx
- 毛概电子书.doc
- 紫外线钣金灰行业报告.pptx
- 外研版高中《英语》(新标准)必修二Unit5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附作业设计.doc
- CQC13464225-2024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安全与性能认证规则.pdf
- 外研版高中《英语》(新标准)必修二Unit1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附作业设计.doc
- 洪洞悦昌煤业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数学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