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之境 Tea Ceremony.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席之境 Tea Ceremony

茶席之境 Tea Ceremony 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陈思蒙,简君舫,王敏,夏金婷《安邸AD》2014年6月号 2014/06/16 长夏草木深,到天地间去品一席茶,不论是不是茶人,都能借这缕茶烟来润一润自己的心。茶席,从来不只是装饰布置的一景,毕竟 造景容易,造境却难。这“意境”二字轻柔飘渺,需要习者努力,却又不能太过用力,其中的分寸就在一个“留有余地”上。当你走到心手闲适、物我两忘之际,或许茶与茶席的大美就会悄然来临。北京、台北和上海的4组个性迥异的精彩茶席,让我们到其中去寻获那份不言不语的美丽答案吧。   李曙韵位于草场地的茶空间“茶家十职”室外有一棵俊逸的垂柳,在轻柔丰茂的枝条下品茶,如入一间柳屋,美不可言。   长夏草木深,到天地间去品一席茶,不论是不是茶人,都能借这缕茶烟来润一润自己的心。茶席,从来不只是装饰布置的一景,毕竟造景容易,造境却难。这“意境”二字轻柔飘渺,需要习者努力,却又不能太过用力,其中的分寸就在一个“留有余地”上。当你走到心手闲适、物我两忘之际,或许茶与茶席的大美就会悄然来临。北京、台北和上海的4组个性迥异的精彩茶席,让我们到其中去寻获那份不言不语的美丽答案吧。   李曙韵老师在“茶家十职”的纯白色茶剧场中为我们“泡”上一壶清水,每一个动作都无丝毫怠慢,即使没有茶叶在其中,茶意却已在其中。   李曙韵,台湾著名茶人,“人澹如菊”茶书院创办者,第十届台北文化奖得主。其书院是台湾至今唯一在“两厅院”及“台北 故宫”举行过大型茶会的团体,如辜振甫、林怀民、蒋勋等人都曾是其座上宾。她原为新加坡华人,8岁前父亲想栽培她当钢琴家,她却一心躲在琴脚下作画。21 岁时,她与茶结缘,来到台湾,事茶至今已有22年,也是台湾茶界最重茶事美学之人。她成功将音乐、书画、表演等元素整合到茶会中,推出台湾茶文化独步世界 的剧场表现形式。如今,她有一半的时间在北京教学,她位于草场地的茶空间“茶家十职”也是北京最重要的茶文化据点之一。   李曙韵为这夏日布置的清简茶席一角。若铜色斑驳的炉与壶,其实都是自然手作的银器。而瓶中淡黄色的花朵,在几天前都还是一团团轻忽的蒲公英。   这些朴拙的茶器大多是屋后的窑里自己烧出来的。故意保留了手作的质感,甚至缺憾,体现出不完美之美。   白茶经过阳光的能量,在茶汤里为我们讲述了一场快乐的故事。李曙韵泡茶的动作轻柔得如同空气,她说必得行云流水、物我两忘,才得泡好一杯茶。   除了质朴的茶器,李曙韵也从来不排斥新材料和艳丽色彩。在她看来,茶人不必都是一个样子,也并非全得当道学家。人生已经太多禁忌,何不在一席茶中勇敢做自己? 天地作茶席   孤独是进入茶事精神之眼,李曙韵却用剧场的形式来表达它。这份当众的孤独就是一场梦幻,人是梦、茶是梦,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梦?   李曙韵坐在她位于北京草场地的茶剧场中,纯白的挑高空间透进阳光,让插在陶缸中的翠竹漏下沙沙的影子。她独自静默,以极细微的动作温壶、煮水、分茶……连贯得如同空气。见客人们沉醉地饮下,我不自觉想问今天泡的是什么茶。李曙韵淡然一笑,答:“是水。”只是泡一壶清水也能如此投入?早在2007年,她就和学生在一场“无茶之茶”的比赛中给出了答案。那时,她们写了一个剧本,虚拟出每一个泡茶动作,表演者全凭平日泡茶的经验来做动作,甚至也没有茶壶。“最后,台上的茶人专心把空气注入杯子,再把杯子递给评审,我认真观察着评审的反应。这个太重要了,当茶的物质性被拉到一个非物质性的层面,我们同样是用心泡,你喝到的滋味又会如何?”   作为台湾茶界赫赫有名的“美学家”,李曙韵毫不讳言:“在2010年之前,台湾茶席中能玩的所有元素,桌上铺的,地下摆的,自然的、人工的、新材料和新媒体,我都玩过了。”在台湾,论到茶的视觉呈现,可以说无出其右者。从小就对空间和视觉美异常敏感的她,在别的小朋友都用零花钱买漫画时,就只对《美化家庭》一类的家居杂志入迷,“一本IKEA的图录都能抱着看到睡着!”于是,当她21岁从新加坡来到台湾,学茶对她而言的一条重要准则就是——不美则死!这也造就了她搬家的喜好,从嘉义到台北,茶室搬了七八次,这样她才有了重新规划布置的机会。她还常常自告奋勇去帮大家规划空间。她的学生里,设计师、建筑师极多,很多都是因为接到设计茶空间的委托,而想来亲近茶、了解茶,从而以一个茶人的角度来思考设计的。可到最后,反而是李曙韵的眼睛和直觉让学生们赞叹而信服。   回想她在台湾办过的茶会,很多都轰动一时。2004年的荷花茶会,用了50盆夏荷配白毫乌龙,真应了“茶赏六月春”的主题;2008年“饮·影·隐”茶会,则运用多媒体影像与光影对照的效果呈现出近似水墨流动般的饮者境界,在金融海啸席卷台湾,整座岛屿一片颓靡的时刻,用茶振奋起了台北的心;而最难忘的“人闲梅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