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吃透文言翻译
——评讲文言翻译题
吃透文言翻译
教学目标:
1、通过评讲再次归纳总结文言文翻译题的解题思路。
2、完成补充练习。
评讲《 清史稿?郭琇传》翻译题
翻译技法小结
翻译原则:
翻译标准:
翻译方法: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 落实,文从句顺。
信 、 达 、 雅
留 、补 、换 、调 、删、 贯
推断方法:
字音推断、字形推断、语境推断
语法推断、联想推断、结构推断
定采分点
重点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现象和通假字等
关键虚词:有实义或在句子结构上起作用的虚词等
文言句式: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和固定句式
切分句子
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译准词语
连缀成句
按照切分内容一一对应翻译
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调整语序,增删个别词语,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注意:避免隐性失分
带回原文,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
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
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正无误---写。
文天祥至潮阳,见张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③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蒙古汉军元帅,率部下抓获文天祥。?? ②厓(yá)山:宋末抗元的最后据点。?? ③扞(hàn):保卫。】
补充练习一
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1)重要实词
(2)重要虚词
(3)句式
索、固、书
之、乃
省略句、状语后置
定采分点
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译准词语(张弘范) 坚持索要 (招降张世杰
的书信), (文天祥) 于是 书写了 《过零
丁洋》 一诗 给 他。
补
留
语境
调
换
补
换
换
换
换
切分句子
补充练习二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窽焉。①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奇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
注:①太常:汉代主管礼乐的大官。②窽:通“款” ,器物上刻写的文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3)句式
(1)重要实词
(2)重要虚词
省略句、状语后置
匣、期年、适
诸(之于)
(工之侨)用匣子装好它,在土里埋好它,过了一年,取出来,抱着它到市上(去卖)。
补充练习三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建炎三年,车驾至临安移跸建康,除知宣州。杜充以建康降,御营统制王燮、王珉素不相能,至是,拥溃兵寨城外索斗。光亲至营,谕以先国家后私雠之义,皆感悟解去。 选自《宋史?李光传》
重要实词:
重要虚词:
句 式:
翻 译:
谕、先、后、感悟
以、之
状语后置
李光亲自到二人兵营,用把国家利益放在先,把个人仇恨放在后的道义劝说他们,二人都感动、悔悟,然后散去。
总结
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定采分点(找准重要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
3、切分句子。
4、译准词语。
5、连缀成句。
6、工整地誊写到答案卷上。
补充练习四(晚自习完成)
李仕衡,字天均,秦州成纪人,进士及第。顷之,河北阙军储,议者以谓仕衡前过助封祀费,真宗闻之,以为河北都转运使。后集粟塞下,至钜万斛。
或言粟腐不可食,朝廷遣使取视之,而粟不腐也。南郊,复进钱帛八十万。先是,每有大礼,仕衡必以所部供军物为贡,言者以为不实。仕衡乃条析进六十万皆上供者,二十万即其羡余。帝不之罪,谓王旦曰:“仕衡应猝有材,人欲以此中之。”明年旱蝗,发积粟赈民,又移五万斛济京西。民有盗瓜伤主者,法当死,仕衡以岁饥,奏贷之。盗起淄、青间,迁刑部侍郎、知青州。前守捕群盗妻子置棘围中,仕衡至,悉纵罢之使去。未几,其徒有枭贼首至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不之罪,谓王旦曰:“仕衡应猝有材,人欲以此中之。”
(2)民有盗瓜伤主者,法当死,仕衡以岁饥,奏贷之。
(1)皇上没有怪罪李仕衡.对王旦.说:“李仕衡应对突发事件有才能,人们是想借此中伤他。”(“罪”“应猝”“中”各1分,大意2分)
(2)有一个偷瓜并打伤瓜主的人,依法应当判处死罪,李仕衡因为年成不好而上奏宽恕了他(的罪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