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工技术;绪 论;电路分析基础 ——直流电路;交流电路;暂态分析;。 ;二、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计算机检测控制系统原理框图;三、如何学好电工技术;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1.1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2. 电路的组成部分;直流电源;1. 1 . 2 电路模型; 电池是电源元件,其参数为电动势 E 和内阻Ro;;电池;1. 1. 3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电路分析中的假设正方向(参考方向);(1) 在解题前先设定一个正方向,作为参考方向;;例;(2) 参考方向的表示方法;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电流(或电压)值为正值;
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电流(或电压)值为负值。;U、I 参考方向相同时,;解:对图(a)有, U = RI;(4) 为了避免列方程时出错,习惯上把 I 与 U 的方向
按相同方向假设。;伏 - 安 特性;电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称为伏安特性。;i;几种常见的电阻元件;;对于线性电容,有 q =Cu ;二. 线性电容的电压、电流关系;三.电容的储能;四.电容的特性:;几种常见的电容器;例1.2.2已知一个1000 μF的电容,在t = 0时的初始电压为2V,当图示波形的电流i(t)通过该电容后,求电容的电压u(t)并画出波形。;当t = 1 s时,u = 2 + 10?1 = 12 V ;;二. 线性电感电压、电流关系:;L;1.电感是一种储能元件, 储存的磁场能量为:;;几种常见的电感元件;无源元件小结 ;U;1.电压源;理想电压源 (恒压源): RO= 0 时的电压源.;恒压源中的电流由外电路决定;;2. 电流源;理想电流源 (恒流源): RO=? 时的电流源. ;恒流源两端电压由外电路决定;恒流源特性小结;Uce;;恒压源与恒流源特性比较;要求Us1 = Us2;1.3 电路的基本状态和电气设备的额定值;开关闭合,接通电源与负载。;(2)电源与负载的判别;例1:;例2:;1.3.2电气设备的额定值;;;1.4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2. 举例; 结论:;-9V;-9V;例2: 图示电路,计算开关S 断开和闭合时A点
的电位VA;例3:; 1. 5 基尔霍夫定律;例1:;1.5.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定律); 电流定律可以推广应用于包围部分电路的任一假设的闭合面。;在任一瞬间,沿任一回路循行方向,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1.列方程前标注回路循行方向;;例3:;复习:1.电阻的串联;2. 电阻的并联;3. 电阻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等效变换的条件:
对应端流入或流出的电流(Ia、Ib、Ic)一一相等,对应端间的电压(Uab、Ubc、Uca)也一一相等。;据此可推出两者的关系;Y?? ;将Y形联接等效变换为?形联结时
若 Ra=Rb=Rc=RY 时,有Rab=Rbc=Rca= R? = 3RY; ;例1:;例2:;例2:计算下图电路中的电流 I1 。;1.6.1 电路等效变换;理想电压源(恒压源);电流源;理想电流源(恒流源);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② 等效变换时,两电源的参考方向要一一对应。;例3:;电源等效变换法;例4:;例5:;解:;例6:;(2)由图(a)可得:;各个电阻所消耗的功率分别是:;1.6.2 支路电流分析法;分析电路,在图中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对选定的回路标出回路循行方向;;(1) 应用KCL列(n-1)个结点电流方程;I6; 支路数b =4,但恒流源支路的电流已知,则未知电流只有3个,能否只列3个方程?;(1) 应用KCL列结点电流方程;(1) 应用KCL列结点电流方程;1.6.3 结点电压分析法;设:Vb = 0 V
结点电压为 U,参考方向从 a 指向 b。;3. 将各电流代入KCL方程则有:;例1:;例2:;(2) 应用欧姆定律求各电压源电流;例3:;节点电位方程的推导过程; 将各支路电流代入A、B 两节点电流方程,
然后整理得:;节点电位法列方程的规律;节点电位法列方程的规律;按以上规律列写B节点方程:;节点电位法
应用举例(1);设:;R1;1.6.4 叠加原理;由图 (c),当 IS 单独作用时;解方程得:;① 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例1:; ;例2:;1.6.5 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a;戴维宁定理;戴维宁定理解题的步骤:;例1:;解:(1) 断开待求支路求等效电源的电动势 E;解:(2) 求等效电源的内阻R0
除去所有电源(理想电压源短路,理想电流源开路);解:(3) 画出等效电路求电流I3;例2:;解: (1) 求开路电压U0;解:(3) 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光伏电站设计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模拟试题集(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DB13(J)T 218-2016外墙保温装饰复合板应用技术规程(盒状金属装饰保温一体板).pdf
- 护理警示标识课件.pptx VIP
- EN1563-2011 球墨铸铁 中文版.pdf VIP
- 水泥罐施工方案方针.pdf VIP
- 六年级数学下册折扣与成数人教版.pptx VIP
-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 (3).ppt VIP
- 2025年光伏运维人员职业技能竞赛考试练习题库(含各题型)含答案.pdf VIP
- “素养导向”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及案例 课件.pptx
- 云南劳技七年级上册家政教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