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组人、谤、伯、夫、家
基于认知的西周金文名词量词组合的双向选择研究
王依娜
【摘 要】文章对西周金文的量词进行了调查,统计得出36个量词。然后运用名词量词组合的双向选择原
则和认知解释对量词进行了分类考察研究。
【关键词】西周金文;量词;语义双向选择;认知解释
【作者简介】王依娜,女,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2014级博士生,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讲
师,主要从事古汉语语法研究。(上海 200062)
引 言
人们对自然界最重要的一个特征“量”的认知,对语言的语法系统有着深刻的影响,汉语作为典型
的量词型语言,量词丰富,但是溯源到甲金时代的上古汉语,我们发现量词并非与名词、动词、形容词
等词类一样原始,量词的出现要稍晚。商周时期的甲金文是量词产生的见证,也是研究汉语量词发源
的宝贵资料,但目前对其进行穷尽研究的文章不多,主要有李若晖(2000)、潘玉坤(2005)、赵鹏
(2006)、张桂光(2009)、毕秀洁(2011)等,而且多是描述性研究,缺乏解释性探究。近年来,从认知、生
成等语言理论角度研究量词的文章颇丰,但对量词发生发展的源头构拟,有时因材料使用不够而有臆
测倾向。
本文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研制的《金文资料库》为依托,对其西周金文的量
词进行了穷尽调查,统计出西周金文使用的量词共有36个:人、謗、伯、夫、家、两、量、乘、?、品、束、
秉、秭、朋、%(管)、(锊)、钧、钣、?、铃、旅、款、车、牛、羊、 、匹、、(、)、*、卣、亩、里、田、封。然
后根据称量的名物不同,对其进行分组,运用名词量词双向选择时语义制约原则和认知理论,对其进
行解释。
第一组 人、謗、伯、夫、家
“人”、“謗”、“伯”、“夫”、“家”称量的名物一般都是“人”。“人”作量词,甲骨文已见,是最古老的量
词之一,但受语义限制,以及称量“人”的专用量词“个”、“位”等量词的发展成熟,“人”最终没有发展为
典型量词而退出舞??。“謗”在甲金文中一般作名词,在西周金文中,“謗”有两例出现在“名+数+量”
结构的量词位置,且与前面名词同形,成为反响型量词①,但因“謗”名词性较强,先秦文献中仅西周金
文见两例,后世未见。量词“伯”的称量名词仅限官长,后世也未见继续作量词。“夫”在甲骨文中未见
其量词用法,但在西周金文中,可与名词“人鬲”、“庶人”、“讯”、“仆”、“众”、“人”搭配,到西周晚期,
“夫”有计“有司”的用例,说明适用范围有扩大的趋势,但后世也没有继续发展。“家”作量词,甲骨文
未见,但在西周金文中发展出量词用法,意为“户”,与“臣”、“仆”和“贮”搭配;在先秦其他文献中,“家”
作量词也多见。到现代汉语,逐渐脱离“家庭”、“户”这一基本语义,成为一个虚化程度较高的量词。
① 〔日〕桥本万太郎,余志鸿译:《语言地理类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02页。
126
王依娜:基于认知的西周金文名词量词组合的双向选择研究
1.人
“人”,甲骨文作 ,象人侧面垂手侍立形,本义是人,名词,甲金文中均常见,引申用作“人”的个体
单位量词,西周金文有两例,如:
俘人万三千八十一人。(小盂鼎,集成5.2839)
名量同形中的量词,一般称为反响型量词,我们借用这种说法。但也有学者不承认其为量词,如
王力先生认为“是在数词后面重复同样一个名词”①;或如管燮初先生认为是临时量词②。不管是否称
得上量词,有一点是无疑的,反响型量词是量词雏形,自身承担量范畴或者说量词化了。而且通过泛
化机制,进一步虚化,称量其他名词,在甲骨文中“人”就可以和其他名词搭配,如:羌三十人。(合
26907)
在西周金文中,“人”可以称量的名物还有:执兽、鬲、臣癙、夷讯、首、讯(俘虏),如:
王〔令〕盂以□□伐鬼方□□□謗□[执兽]三人。(小盂鼎,集成5.2839)
王赐叔德臣癙③十人、贝十朋、羊百。(叔德簋,集成7.3942)
赐汝纒鬯一卣、皀瓒、夷讯三百人。(师询簋,集成8.4342)
“人”作量词在先秦文献中也常见,发展到中古汉语,随着“数+量+名”结构的广泛使用,“人”演
变为真正的物量词,如“四人宰相”(《旧唐书·宦官·王守澄》)、“三人力士”(《太平广记》卷一一三“陈
安居”引《法苑珠林》④),但仅为昙花一现,随着表“人”的专用量词“个”、“位”的发展取代,“人”作量词
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2.謗
《说文》:“謗,军战断耳也。《春秋传》曰:‘以为俘謗。’”西周金文“謗”大多是名词,表示割取之
首级或断耳,如《虢季子白盘》:“□□子白,献謗于王。”用作反响型量词,有两
文档评论(0)